美文网首页同读《四圣心源》学习心得-青岛
同读四圣心源第18天——阴虚阳虚

同读四圣心源第18天——阴虚阳虚

作者: 宁静__致远_ | 来源:发表于2022-06-15 12:01 被阅读0次

阴盛于下而生于上,火中之液,是曰阴根。阴液滋息,爰生金水。阴性沉静,其根一生,则沉静而亲下者,性也,是以金收而水藏。而金水之收藏,全赖胃土之降,胃土右降,金收于西而水藏于北,阳气蛰封,此木火生长之根本也。

  胃土不降,金水失收藏之政,君相二火泄露而升炎,心液消耗,则上热而病阴虚。

  人知其金水之亏,而不知其胃土之弱。胃以阳体而含阴魄,旺则气化而阴生。以气统于肺而实化于胃,肺气清降而产阴精,即胃土之右转而变化者也。是宜降肺胃助收藏,未可徒滋心液也。

阴根生于心火,性沉静,下降,经胃右转到肺,阴精逐渐增加,后藏于肾水。但如果阴不能很好的产生下降,火就失去了约束而不断上涨,阴虚至阳盛,身现火象。

地魄汤

  甘草二钱,炙 半夏三钱,制 麦冬三钱,去心 芍药三钱 五味子一钱,研 元参三钱 牡蛎三钱,煅,研

  煎大半杯,温服。

  水为阴,而阴生于肺胃,胃逆而肺金不敛,君相升泄,则心液消亡,而阴无生化之原。麦冬、芍药,双清君相之火,半夏、五味,降摄肺胃之逆,元参清金而益水,牡蛎敛神而藏精。

  若热伤肺气,不能化水,则用人参、黄芪,益气生水,以培阴精之原。此补阴之法也。

查下几味药的性味归经,多归于心肺胃经,目的在于养阴降燥,只芍药牡蛎入肝经等,也就是作用重点在圆运动的右侧。

麦冬,归于心、肺、胃经。功能主治为:养阴生津,润肺止咳:用于肺胃阴虚之津少口渴、干咳咯血;心阴不足之心悸易惊及热病后期热伤津液等证

芍药,别名白芍,性味苦、酸、微寒、无毒,归肝、脾经。具有养血敛阴、平抑肝阳、柔肝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肝血亏虚、月经不调、痛经、崩漏、胎产诸证、体虚多汗、阴虚动风、肝阳上亢、胁肋脘腹疼痛、四肢拘挛作痛等

半夏性温,味辛,有毒。归脾经、胃经、肺经的功效主要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等.

甘草,性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功效: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五味子味酸、甘,性温;归肺、心、肾经归经能起到益气养阴的功效,同时还可以有效的缓解尿急,尿频等

元参,甘、咸、微苦,寒。入肺、胃、肾经,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瘰疬、白喉、痈肿疮毒

牡蛎,咸,微寒。归肝、胆、肾经。平肝潜阳;重镇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


阳盛于上而生于下,水中之气,是曰阳根。阳气长养,爰生木火。阳性浮动,其根一生,则浮动而亲上者,性也,是以木生而火长。而木火之生长,全赖脾土之升,脾土左升,木生于东而火长于南,纯阳之位,阴气萌滋,此金水收藏之根本也。

  脾土不升,木火失生长之政,一阳沦陷,肾气澌亡,则下寒而病阳虚。

  人知其木火之衰,而不知其脾土之弱。脾以阴体而抱阳魂,旺则血生而神化。以血藏于肝而实生于脾,肝血温升而化阳神,即脾土之左旋而变化者也。是宜升肝脾以助生长,不止徒温肾气也。

在至阴的肾水中,一阳萌动,在脾土的作用下,右转,阳气慢慢扩大,从木生火长。当脾运化不力,生发的阳气不能很好向上,则被困以阴水中,身体则一直处在了冬天。所以需要助脾为主,温肾阳,养肝血都为辅。如此想来,我们身体的阳气依赖于最初的那一点小火苗,唯有助其长才能解决病。

天魂汤

  甘草二钱 桂枝三钱 茯苓三钱 干姜三钱 人参三钱 附子三钱

  煎大半杯,温服。

  火为阳,而阳升于肝脾,脾陷而肝木不生,温气颓败,则阳无生化之原。脾陷之根,因于土湿,土湿之由,原于水寒。甘草、茯苓,培土而泻湿,干姜、附子,暖脾而温肾,人参、桂枝,达木而扶阳。

  若肝血虚弱,不能生火,则用归、地、首乌,以培阳神之原。以火清则神发,血者,神魂之母也。

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

茯苓:归心、肺、脾经,利水药;渗湿利尿药

附子: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干姜:味辛,性热。归脾、胃、心、肺经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温肺化饮

人参:归肺、脾经。补气,固脱,生津安神,益智。用于气短喘促,心悸健忘,口渴多汗,食少无力,一切急慢性疾病及失血后引起的休克虚脱

从这些药物生状看,是先用甘草培土,茯苓去湿,干姜附子温肾补阳。用人参补气补脾,用桂枝助阳。

看这些中药的性味归经,确实复杂,而这仅是中药,再有医理、经络,想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中医,需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这是中医的高深之处,也是良医难成的原因,没悟性没毅力,想成良医太难。

夫纯阳则仙,纯阴则鬼。阳盛则壮,阴盛则病。病于阴虚者,千百之一,病于阳虚者,尽人皆是也。后世医术乖讹,乃开滋阴之门,率以阳虚之人,而投补阴之药,祸流今古,甚可恨也。

阳虚阴虚一直搞不清楚,只知阳虚怕冷,阴虚怕热,通过学习,明白了基本的原理。真阳未能很好生发,脾土没有很好运化,使寒凝于下,也使阳气不能很好生发。现在人吃的过精,运动过少,且思虑过多,都在伤脾,也就阳虚人更多,而阴虚相对少一些。

相关文章

  • 同读四圣心源第18天——阴虚阳虚

    阴盛于下而生于上,火中之液,是曰阴根。阴液滋息,爰生金水。阴性沉静,其根一生,则沉静而亲下者,性也,是以金收而水藏...

  • 2022.6.16

    四圣心源-阴虚

  • 同读《四圣心源》卷四 劳伤解 阴虚 阳虚

  • 阴虚 阳虚 艳戈《四圣心源》卷四劳伤解

    之前总听说中医的阴虚阳虚,总也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看完两节,总结为阴虚生热、阳虚生寒。 阴虚,阴性沉静而亲下,是以...

  • 人体四虚

    人体有“四虚” 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并称“四虚”。 体虚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种类型—— 1、气虚:气虚之...

  • 中医体质——阴阳两虚

    体质说明 中医认为,气血同源,阴阳同根。因此,阴虚火旺会使阳气过度消耗导致阳虚,阳虚同样会使津液外泄导致阴虚,从而...

  • 同读四圣心源第23天--中风

    中风者,土湿阳衰,四肢失秉而外感风邪者也。四肢者,诸阳之本,营卫之所起止,而追其根原,实秉气于脾胃。脾土左旋,水升...

  • 同读四圣心源第26天--伤风

    伤风者,中虚而外感也。阳衰土湿,中脘不运,胃土常逆,肺金失降,胸中宗气不得四达,时时郁勃于皮毛之间。遇饮食未消,中...

  • 同读四圣心源第四天

    五味根原 木曰曲直,曲直作酸。火曰炎上,炎上作苦。金曰从 革,从革作辛。水曰润下,润下作咸。土爰稼穡,稼穡作甘。火...

  • 同读《四圣心源》第四天

    五味根源 木既可以弯曲,也可以笔直,木属酸性。火就是热情、热烈、外向,高昂、喜欢往上走,火是苦味。金有—个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同读四圣心源第18天——阴虚阳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uzt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