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上了大学的人就一定比没有上大学的人在完成工作上要做得更好,看到一个本科学历和一个高中学历的人站在一起,我们会认为本科学历的人大概更加靠得住,是因为从概率上讲这样的选择更有可能正确。
大学教给学生的大多数都是一些专业知识、如何进行科学的思考,至于其他的例如对于个人情绪的了解、如何在逆境中不放弃这些对于今后的人生更为重要的能力,是需要依靠自己去学习的。
如果我现在离开了大学校园,我还是会坚持不断地学习和思考,因为这是我在过去四五年时间里养成的习惯,并且我也从不断地学习中得到过收获。
我时常在想,如果我在高考的时候失利没有考上大学,或者是去到一个学习氛围比较差的大学,我现在又会是怎么样的?
我想我应该会被自己身边的圈子所限制住,只看到身边的人都是和自己一样的学历,他们不爱看书学习,更喜欢玩乐,那么我就会跟着他们到处去吃喝玩乐,那么三四年过后就随便找到一份工作,毫无成长地干着。
环境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一个人,如果你的舍友天天往图书馆跑,在你早上睡到 9 点半自然醒的时候,发现整个宿舍只剩下自己一个人,会有一种恐慌和焦虑的情绪升起,于是你自然地会跟着收拾书包去到图书馆,哪怕是坐着发呆,或者是在图书馆看视频、睡觉。
然而一旦你去到图书馆,周围的环境就会促使你开始学习、开始思考,整个人会平静下来,思绪会变得更加清晰,一旦你开始「学习」这件事情,你的焦虑感就会慢慢地减少。
图书馆能够极大地影响一个人,是因为在这里的人都在学习,有人为专业课而埋头学习,有的人为课题项目而学习,有的人为了考证而学习,有的人在看书学习……
无论是什么人,在图书馆里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处于学习的状态,空气中弥漫着的是「成长」「向上」的气息。
我现在回想起大学时候的图书馆,那种感觉就像是大雨过后太阳照在一片大地上,植物从土壤中冒出头,去争取更好的生长条件,一派生机。
大学会教给你的,几乎都是你所选的专业课知识,大学生所需要烦恼的就是如何在期末考试中获得及格,保证自己能够顺利毕业。
而能否拿到高分,争取奖学金,这当然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除了对自己毕业有影响的课程,你需要担心会挂科的课程之外,其它的课程确实无需多听,包括「职业规划」这类型的课程。
有很多的人所选的专业,并不是最后自己从事的职业,「职业规划」课程可以不上,但是自己一定要在就业之前想好自己的以后想要干的工作是什么?
当然可以在整个大学期间去不断地尝试各种完全不一样的工作,看看自己是否能够接受甚至是喜欢上一份工作。
那么在大学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就是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无论是自己独立思考,还是去寻求帮助,这都是去解决问题,一旦出了校园,进入到了职场,那么每天面临的就是一大堆的待解决问题,评判一个人能力的标准,就是能不能够解决问题。
大学会教你知识,但是个人的自驱力,是没有人能够赋予自己的。你能否在出了校园之后,在没有期末挂科的压力下依旧保持每天的学习,在毕业的时候能否具备这一项能力,对之后的人生发展来说十分重要。
我想每一个即将进入大学的高三生,包括还未毕业的大学生,都应该思考一下自己是否有这样的自驱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