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说,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他一生贯彻“守愚之道”。
道光十八年,28岁的曾国藩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
一朝登龙门,是读书人的终极目标。因此许多人进入翰林院后,便懒于进取,整日无所事事。
可曾国藩却仍时时保持警醒,他每天都写日记来反省自己的不足,坚持了三十年。
他制定“日课十二条”的目标鞭策自己日拱一卒,每天不管多忙多累,都必须完成。
他自我勉励:“今日进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余了一文钱。”
晚年时,曾国藩仍觉得自己的学问无所成。
所以即使公务再繁忙,也会抽时间看书修身,经常秉烛夜读。
直到去世之前,他还在孜孜不倦地阅览宋代理学家的《二程全书》,希望在理学的探究上更上一层楼。
曾国藩并非超群绝伦的天才,但他一生都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莫言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没有站在聚光灯下,而是独处读书,时隔八年,携《晚熟的人》归来。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曾告诉学生,人的知识就像一个圆,圆圈内是已知的,圆圈外是未知的。
已知的圆圈越大,未知的边界就越广。
保持空杯心态,才能不断突破已知的界限,探索更多的未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