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常见心理学效应(一)

常见心理学效应(一)

作者: 蠢家伙 | 来源:发表于2018-12-15 20:17 被阅读8次

    羊群效应:人们在群体的力量面前,很容易放弃去思考事件的真正本质,而去追随大众的倾向,在非理性的状态下否定自己的判断。

    少数人引领时代,而多数人只能跟在少数人的身后去构成时代,历史上每一个大的转折点,几乎都是少数人在主导着其驶向的方向,多数人唯一充当的角色便是少数人手中的刀刃,为少数人所用,光阴长河滚滚,人类的阶层也一直的都是以金字塔的形势存在着,站在底层的,永远是多数人,这点从未改变。

    说一句废话:“少数人之所以是少数人,是因为他们不是多数人。”

    如果对未来方向的选择感到犹豫的话,那么不妨逆着群众的观点,毕竟,大多数人一直都是比较愚蠢的。

    镜中我效应:人们对于自己的认知,其实大多是来源于他人对自己的见解,我们每个人都像是一面镜子一样,反映着其他的过路者。

    有个人,突然骂了你一声“智障”,你会不会愤怒?大多数人应该是会愤怒的吧?那么你又为什么会愤怒?真实的答案是:恼羞成怒,为了掩饰自己的智障。

    对自己有清晰认知的人,他深刻的明白自己不是智障,自然便不会为他人的这个评价而愤怒。

    举个通俗常见的例子:

    老师:小明,你这次考试成绩不太理想,是生活中遇到什么事情了吗?还是生病了导致发挥不好?有什么问题一定要跟老师沟通,老师一定全力帮助你解决,在老师看来你一直是一个很认真努力的孩子,现在的成绩应该不是你的真实水平,希望下次你能进步。

    事实证明,这段话相比于批评辱骂体罚,更加有效,因为在小明心中就会对自己形成一个“认真努力”的认知,为了避免为别人留下一个表里不一的印象,其便会努力像这个形象靠拢。

    说来有些悲哀,但是事实的确如此:大多数人是在为了他人的评价而活。

    自我服务偏见:在我们加工处理与自己有关的事情时,大脑会形成一种对自己有利的偏见,欣然接受赞誉,而把失败归咎给别人。

    人们总是自恋的认为自己比他人强大,面对比自己弱小,体现出不屑一顾,而面对比自己强大的人,又将其有如今状况归咎于天分。

    随便凑近一堆在聊天的中学生,便可以理解自我服务偏见。

    甲:昨天打王者,要不是队友送送送,我早就××

    乙:艹,总遇到辣鸡队友,恶心死老子了

    丙:话说那个××,是真的聪明,也没见他怎么学,每次考试都是前几名……

    虚荣人是人所共有的,而责任心却是人所缺乏的,事情成功,便认为自己出力最大,自己功劳最大,事情失败,便认为是他人的过错。

    换个更常见的例子,某学校考试结束了,发生如下对话:

    路人甲:孔日天,你这次历史成绩怎么样?

    孔日天(摆着一脸快夸我却谦虚状):还好,发挥正常,我考了个A。

    路人甲:那地理呢?

    孔日天(一脸愤愤不平):地理老师竟然给我打了个C,肯定是那节课嫌我××,故意针对我。

    瓦伦达效应:越在意的,越容易失去。

    人的大脑,在一段时间内能够思考的事物终究是有限的,如果一个人的大脑被如今所做的这件事的重要性、失败可能会导致的后果、我不能失败等等所占据,那么其留下来进行思考的空间便会变少。

    其实这也是一种病,只是想不起来叫什么,大脑中会出现了两个小人进行争斗,具体表现如下。

    小人甲:啊啊啊!也不知道昨天买的期货涨了还是跌了。

    小人乙:别想了啊!怎么想也不会对结果有影响的,既然已经买了,就不管了,明天再看结果。

    小人甲:虽然知道我怎么想对结果影响不大,但还是好想一直盯着……

    沉锚效应:人们在思考的时候,通常认为得出的答案是自己独立思考的结果,自己并没有被任何观点影响自己的判断,但是事实上,我们得出的结论早已被带偏。

    拆屋效应:在提出自己真正的请求前,先提出一个让对方非常难以接受的请求,对方接受真正请求的几率便会大不少。

    登楼效应:在提出自己真正的请求前,先提出一个很容易达到的请求,对方接受真正请求的几率便会大不少。

    沉锚、拆屋、登楼效应是三个相辅相成的效应,更准确点,拆屋、登楼效应是基于沉锚效应的存在才得以实现。

    虽然拆屋、登楼两个效应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式,但是却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不可以不说人性的奇妙,具体如何使用则根据不同的形势。

    提出了一个让对方非常难以接受的请求,对方有很大的几率会拒绝,然而在对方拒绝的同时也会在其心中落下一个锚点,即:这个请求是绝对不可以接受的。

    此时再提出自己真正的请求,在锚点以及拒绝别人所产生的愧疚的双重作用下,被同意的几率便会提高不少。

    同理,提出一个在对方看来是举手之劳的请求,一般人都不会拒绝,而对方同意的同时也会在对方心中形成一个锚点,即:我是一个比较乐于助人的人。

    此时再提出自己真正的请求,虽然对方内心是有一点拒绝的,但是自己刚刚才塑造了乐于助人的形象,总不能这么快便自己打自己脸吧?被同意的几率同样会高不少。

    需要注意的事,这两个效用不可常用,羊毛也不能盯着一只羊撸,否则极易留下得寸进尺等的小人印象,对往后行事不利。

    若让我从众多心理学效应选几个自己认为最实用的效应的话,沉锚效应必定名列前茅,其适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洗脑、催眠、职场、泡妞等等。

    随便举个很实用的例子,现在你在跟一个妹子聊天,目的是在周末约她出去玩,利用沉锚效应便可更好的达到结果,当然,前提这个妹子对你没恶意,有一丢丢好感更好。

    你:(咧嘴)周末一起逛街或喝杯咖啡吧?

    妹子:抱歉哈,可能没有那么多时间呢。

    你:这样啊,那就请你喝杯咖啡吧(咧嘴),顺便感谢/报答/询问你一件事,不会太长时间的。

    妹子:emmmm,这样~好吧……

    在聊天之始,如果询问的是有没有时间,那么答案便是有或者是没有,但是出于妹子一贯的矜持,哪怕心中是有一点点期待的,也会说没有,失败的几率很大。

    但是如果换成文中的方式,便会给对方留下两个锚点,即:逛街(时间长)、喝咖啡(时间短),而不存在第三种选择(没时间)。

    (未完待续,本文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公众号【世谋人】拜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常见心理学效应(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vcs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