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主题:《心流》
一、我们对自己的观感、从生活中得到的快乐,归根结底直接取决于心灵如何过滤与阐释日常体验。
二、注意力再怎么强大,也是有限的,也是稀缺的。它在一定时间里只能处理一定数量的讯息。有些人学会了有效运用注意力这笔无价的资源也有人弃置不用。控制意识最明显的指标就是随心所欲地集中注意力,不因任何事情分心。若能做到这一点,就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乐趣。
注意力可以视为一种“精神能量”。它是完成工作不可或缺的能量,在工作中会耗损。我们通过这种能量的应用,创造自我;也通过应用这种方式,塑造记忆、思想和感觉。注意力是一种收我们控制、随我们使用的能量变化而改变,也是改善生活品质的最重要的工具。
三、内在失序(精神熵)。也就是资讯跟既定的意图发生冲突,或是我们分心,无法为实现意图而努力——是对意识极为不利的影响力。
与个人目标相冲突的资讯侵入意识后,视目标的重要性与威胁的大小而定,某些程度的注意力必须腾出手来消除危机,用于处理其他事务的注意力相对减少了。
撞球理论:一个球撞上另一个球,使它反弹到另一个预期的方向。外在事件进入意识时纯属资讯不一定具有正面或负面的作用,必须由自我根据本身的利害关系,对这些素材加以阐释,才能决定它是否有害。
对同一条资讯的解释,每个人各不相同。有可能成为内在失序的成因,也有可能激发出更多精神能量。
精神熵的反面是最优体验(精神负熵)。当发现资讯与目标亲和,精神能量就会源源不断,没有担心的必要,也无须猜疑自己的能力。积极的反馈强化了自我,能投入更多的注意力,照顾内在与外在环境的平衡。心流体验。
四、心流的八个要素。
心流体验之所以能达到完全投入,是因为目标明确,而且能得到及时反馈。
1、Anny:运动进入心流状态。一开始觉得手臂受伤了,不能运动,但实际上不是的。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当下的运动方式。
总结:一是开心分享了自己的成长。二是认知得到了提高。大家分享的经历,互相点评,很享受。
2、思齐:上课的时候,学生配合,专注度高,老师投入进去,不知疲惫。
总结:一是创造一些和孩子的心流体验。二是运动可以改善对身体的感知。
3、聆心:写小说进入心流状态;流畅表达情绪和意图。
总结:心里想的和表达的通透。
推荐书籍:李新平《原生家庭的木马程序》。《我多么希望我的父母读过这本书》 讲道的书
4、胖鱼:太平山步道独行体验心流状态。
总结:体会到自然流动的舒适感。接纳宽容又多了一点。自然。
推荐书籍:《夜晚的潜水艇》。
5、杨影:
总结:自由、松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