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读书文字小驿
初识《易经》,先从“六”和“九”入手

初识《易经》,先从“六”和“九”入手

作者: 古原青草 | 来源:发表于2019-01-08 07:32 被阅读100次

    《易经》之中,“六”和“九”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本ID之前也没研究过易经,只觉得这“六”和“九”已经很难理解。

    然后,上周末,在看到《黄帝内经》,六节藏象论篇第九有如下的话:

    黃帝問曰:余聞天以六六之節,以成一歲,人以九九制會,計人亦有三百六十五節以爲天地,久矣不知其所謂也。歧伯對曰:昭乎哉問也,請遂言之,夫六六之節九九制會者,所以正天之度,氣之數也。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氣數者,所以紀化生之用也。天爲陽,地爲陰。日爲陽,月爲陰。行有分紀,周有道理。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歲,積氣餘而盈閏矣。三端於始,表正於中。推餘於終而天度畢矣。帝曰:余已聞天度矣。願聞氧数何以合之。歧伯曰:天以六六爲節,地以九九制會。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復而終歲。三百六十日法也。夫白古通天者,生之本,本於陰陽,其氣九州,九竅皆通乎天氣。故其生五,其氣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則爲九,九分爲九野,九野爲九藏。故形藏四,神藏五,合爲九藏以應之也。

    上述的话,一般研究《易经》的人不会去看,本ID理解中《黄帝内经》,至少包含了一本《老子》,现在发现了这段,说明还包含着一本《易经》,只是平时很少有人注意到罢了。所以在这里,本ID还要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欢迎有识之士前来拍砖。

    问题一、为什么易经里面每一卦下的都有六爻。

    对于其中“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的解释,唐朝的王冰有如下的注解“非唯人独由三气以生,天地之道亦如是矣。故《易》乾坤诸卦皆必三矣”。这里的解释很清楚了,天之法是六的倍数,6✖6✖10=360天,为一年,地之法是九的倍数,“三而三之,合則爲九,九分爲九野,九野爲九藏。”对应的是地。卦下的都有六爻,因为《易经》讲的是天数,天数是六六之法,因此,卦下的为六爻,表示天数之气从最小到最大,在事物运转上会产生哪些变化。探究这些变化,成了《易经》探讨的问题。

    问题二、为什么乾为天,而卦上是九,坤为地,而卦上是六。

    本ID理解为,在天和地这两种特殊的状态下。等于是这个方程有一个变量固定了,也就是乾卦下,固定了天的位次,于是移动六次地的位次,推演出可能的六种变化。这个就类似于解方程的具体步骤,和数学的方法很类似。同理,在坤卦下,移动的是天的位次,为什么坤卦下,第一爻是“履霜坚冰至”,因为天为阳,太阳为阳中之太阳,太阳最弱的时候,就是冬天,所以坤卦反映的是太阳由远到近,地上的变化,最远是“履霜坚冰至,最近是“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反映的是从冰龙到水龙的变化。乾卦,则是天数一定,地势高低的影响,从很低的地方不能够被利用,到特别高的高原,反而会没有阳气,导致阴气很重,因此有悔。反映的是天和地势之间的影响。

    问题三、八卦反映了什么?

    “夫白古通天者,生之本,本於陰陽,其氣九州,九竅皆通乎天氣。故其生五,其氣三。”中的“故其生五,其氣三。”,五,最终形成了五行,而三,最终形成了天地人。

    因此,《易经》最终要探讨的问题是:天地人的系统下,随着天地的运转,能够产生什么变化,人在这个变化的状态下,天数如何,地数如何。人在这样的天数和地数下,该怎么努力才阻力最小。

    这阻力最小的努力的方向,才是人能改变命运的方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初识《易经》,先从“六”和“九”入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vdm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