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蒙氏教育

蒙氏教育

作者: 清心663927 | 来源:发表于2021-05-07 19:33 被阅读0次

    第一节  什么是性格

    什么是性格?来自辞海和心理学的解释是这样的:性格具有复杂的结构,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是个性的核心部分,最能表现个别差异。

    简单概况来说,性格是一个人对人或事物的态度及行为的表现方式。

    美国自由勋章获得者、著名的牧师、演讲家、作家诺曼·文森特·皮尔有句众所周知的名言:“性格决定命运,态度决定一切。”

    古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今有“知识改变命运,勤奋创造奇迹。”中国父母尤为注重孩子的知识教育。尤其是在现今的高考体制下,很多父母,只要孩子有学习能力,哪怕是自己紧衣缩食、牺牲了所有的休息时间也要供孩子各种各种培训班、兴趣班的去上;为了督促孩子发愤图强,自己每日白天上班、晚上陪着孩子“头悬梁,锥刺股”;为了孩子能考上一个好大学,“孟母三迁”也不再是新闻,而比比皆是。上一所名牌大学、考研、读博、出国留学,似乎孩子学历越高就代表着孩子越有出息,父母对儿女的培养就越成功。

    一般情况下,对父母来说,从孩子出生到大学毕业,培养孩子大概需要23年。绝大多数的父母都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了7~23岁的学习成绩培养上。而对于0~6岁这一决定人一生性格的培养期,则因为培养成果难以被量化、潜在影响无法在短时期内外显,就被普遍地忽略和忽视,至于对该阶段孩子的培养有哪些是需要注意的、有哪些是需要着力培养的,也就更少有人去真正地关心和关注了。

    但是,如果让父母们在让孩子获得一张好文凭和拥有一个好性格之间二选一的话,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选择好性格。因为文凭固然重要,但文凭代表的只是一个人获得和拥有知识的能力和水平,是社会就业的敲门砖。而性格却相伴终生,并决定人一生的婚姻、家庭、工作以及处理社会人际关系的能力。

    在我们面前,有太多的悲痛案例,都是因父母只注重孩子学习能力培养,却忽略了性格培养造成的:北大优秀学子吴某经过详细周密的策划将毒手伸向了母亲;中科院在读硕士谢某被其考上西安交大硕博连读的同学周某当众残忍杀害;湖南高三学生鲍某,将弹簧刀多次刺向自己曾经朝夕相处的恩师;高考状元曾某,在大学里面持刀杀死一名女生、刺伤两名男生……

    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自恢复高考以来的三千多名高考状元,没有一位成为行业领袖。这些曾让人羡慕的状元们毕业后,大多从事高薪职业,过着平凡的日子,并没有像人们期望的那样成为顶尖人才,可以说成才率远低于社会预期。

    我们看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如果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受到批评时,更容易虚心接受;而成绩好的学生却倾向于难以接受批评。许多成绩好的孩子,性格上更容易内向、高傲、情商低,抗挫能力也不强。这和他们从小的环境和父母的培养方向密切相关。父母们更多关注的是分数,忽视了他们的性格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0~6岁的成长却是决定一个人性格的最重要时期。所以,蒙台梭利坚持认为“人生最重要的阶段并非大学,而是0~6岁这个阶段,因为人的智力正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不仅是人的智力,人的性格定型也在这一时期完成的。”(《有吸收力的心灵》第三章:成长的不同阶段)

    随着蒙氏科学教育理念在中国的推广,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0~6岁的孩子教育。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女能拥有自信、阳光、平和、有爱心等一切美好的性格特质。理想总是美好的,现实总是残酷的。孩子表现出的问题是一箩筐:说谎话、无理取闹、自私、抢东西、不服管教等等一系列的毛病,正像俗语所说的淘气到要“上房揭瓦”。

    在我们的家长课堂中,经常有父母反映孩子在四五岁的时候,特别有个性,常常语出惊人,和父母对着干,有的孩子甚至要离家出走。

    说实话,在接触蒙氏教育之前,我们家的孩子在这个阶段也是问题毛病一大堆。虽然我们努力地做一名“成长型父母”,不断地装备教育知识,但却也只能做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实际上都没什么根本效果。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我们在管教大宝果心时,让她站在墙边自己反省,她却突然生气地冲我们嚷嚷道:“这个家我不要了。”当时搞得我们夫妻俩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收场。

    虽然我们在努力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那为何结果却是事与愿违呢?造成这结果的原因何在?性格这么重要,那么性格又是如何形成的呢?接下去,我们将按照蒙氏理论结合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成果,对孩子性格的形成过程做一个分析解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蒙氏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veed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