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儿Python编程与思维训练》课程正文内容较长,在手机中阅读效果不佳 ,建议在计算机浏览器中学习,本文只摘取思维训练部分,获取全文请关注 知乎专题《Python少儿编程》。”
我们常说“学完之后,都还给老师了”。这也是学习中最常见的问题:当时的确学会了,过一段时间记得好像学过,却忘记了具体内容。它可能受到以下几种因素影响:
01. 理论脱离实际
大学理工科都需要学微积分,同学说“这有什么用?我买菜还积个分吗?”的确后来很少有人在生活中用到高等数学。越是抽象,离生活越远,越难理解,更难被记住。原因可能是难度大,也可能因为使用得太少了。
学习编程也是一样,很多课程中,老师搭建好环境,学生主要在编程工具中操作,学习偏重于基础和理论,可以拿它“玩”、“做展示”,却没有渗透进日常生活之中。开发程序是一项综合技能,涉及查资料、安装软件、制作图片、编写界面,配置环境,分析数据,调试程序,以及将结果呈现给他人,以及综合使用知识的能力,后面课程也会逐步讲解。
本讲中的安装软件、查资料等技能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常用,比如养成用手机或者电脑查资料的习惯:游泳、养鱼、做饭都可以在网上学习,天天使用想忘记都很困难。
读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边学边用,无论是配置环境的例程还是程序例程都要跟着做一遍,并且尽量使用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02. 复习
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非常多的知识和技能,全记住需要大量的存储空间,查找也将非常耗时。大脑一般会记住那些重要的,而忽略不太重要的。
在学习时,知识进入了短时记忆,可以存储几分钟到几天的时间,而只有少部分短时记忆被转存在长时记忆之中,这部分通常是反复使用的。对于日常能用到的知识和技能,每用一次都会加深印象。还有一些,比如背单词,没有可用的语言环境反复训练,就需要利用复习的方法反复刺激,才能形成长时记忆。
03. 提炼
提炼又可以分成简化、归纳、总结规律等等。
简化
简化问题是把重要部分从千头万绪中清理出来。比如读文章时,不可能记住每一个字;学习相对复杂内容和新内容时,读完之后大脑往往一片空白。建议一边看一边划重点,并总结每一段的大意。阅读文章时需要划重点,做数学应用题时也一样,概括之后脑中记忆的都是关键点,查找起来更加迅速,同时也保留了大量空间用于联想和思考。
归纳
经过层层简化后,梳理关键点之间的关系,形成树型或网状的知识结构,这也是总结和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大段的文字如果被整理成1.2.3,(1)(2)(3)带顺序和层次的简化版本,往往更容易被记忆以及联想。
就像整理衣橱一样,把知识放到适当的位置,再打上标签,之后使用时就能方便地找到。同时也与类似的问题建立连接,与已有知识建立连接,使新知识更容易被联想,提供多种方式被调出。
找规律
在解决复杂问题时,难免“卡壳”,解决了问题之后,需要反思,在会与不会之间,到底被“卡”在了哪个点。然后总结规律,并将规律用在其它的问题之中。只有会用才是真的学会了。
有时候我们把学习当成打卡,做完就完,多一眼都不看。实际上我们的角色不仅是学习者,同时也是检查员。一个人做两个人的工作也有难度,也需要用一段时间培养习惯。因此,从本讲开始,每一课都请读者总结本讲学习的内容,并列举其用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