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寂静的春天》续篇二—学习心得

《寂静的春天》续篇二—学习心得

作者: 瑚楊AFPMCC | 来源:发表于2019-01-12 19:14 被阅读60次

    《寂静的春天》问世于1962年,作者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森。

      该作是世界上首个阐述DDT的危害的巨作!她以详实可靠的数据和资料,严肃地指出人类不加选择地滥用农药、杀虫剂和除草剂等化学合成制剂,将会危害鸟类和其他野生生物;第一次向人类提出警示,化学合成制剂通过污染食品、空气和水,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本书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早也最有说服力的呼吁保护生态平衡、拯救地球的开山之作。 你若有心去翻阅上世纪60年代以前的报纸或书刊,你将会发现几乎找不到“环境保护”这个词。这就是说,环境保护在那时并不是一个存在于社会意识和科学讨论中的概念。确实,回想一下长期流行于全世界的口号――“向大自然宣战”、“征服大自然”,在这儿,大自然仅仅是人们征服与控制的对象,而非保护并与之和谐相处的对象。人类的这种意识大概起源于洪荒的原始年月,一直持续到20世纪。没有人怀疑它的正确性,因为人类文明的许多进展是基于此意识而获得的,人类当前的许多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也是基于此意识而制定的。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第一次对这一人类意识的绝对正确性提出了质疑。这位瘦弱、身患癌症的女学者,她是否知道她是在向人类的基本意识和几千年的社会传统挑战?      《寂静的春天》出版两年之后,她心力交瘁,与世长辞。作为一个学者与作家,卡逊所遭受的诋毁和攻击是空前的,但她所坚持的思想终于为人类环境意识的启蒙点燃了一盏明亮的灯。

    《寂静的春天》是一本引发了全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书,书中描述人类可能将面临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世界。

        正是这本不寻常的书,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关注,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这本书同时引发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注意,促使环境保护问题提到了各国政府面前,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从而促使联合国于1972年6月12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并由各国签署了“人类环境宣言”,开始了环境保护事业。

        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也是从停止沙城农药厂的DDT生产开始的,而后全面禁止了DDT的生产和使用。


     

    寂静的春天~  雷切尔·卡森

            (节选与心得)

      地球上生命的历史即是生物与它们的环境互相作用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地球上动植物的形体和习性是由环境造成的。相对于地球的漫长历史,反向作用即生物对其环境的实际影响较小。【注:  意思是说,大自然不需要人,而人离不开自然】

          地球上,只有在20世纪极短的时光瞬间中,一个物种——人——才获得了有效力量去改变他所在世界的大自然。

        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里,这种力量不仅增大到了令人不安的程度,而且其性质亦发生了变化。

          人类对环境最可怕的破坏是用危险甚至致命的物质对空气、土地、河流和海洋的污染。这种污染多数是无法救治的,由它所引发的恶性循环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逆转的,它不仅存在于生物赖以生存的世界,而且也存在于生物组织中。

          在当今对环境的普遍污染中,化学药品是辐射线的凶恶但却被人忽视的同谋,它们共同改变着世界上生物的根本性质。由核爆炸释放到空中的锶-90①以放射性尘埃的形式随雨水或漂浮物落到地球上,留在土壤里,进入地上生长着的草、玉米或小麦等植物体内,最后钻进人体,停留在骨骼里直到人死去。

          同样,喷洒在农田、森林或城市花园里的化学药品长期留在土壤中,进入活的生物体内,在一种毒害和死亡连锁反应中从一个生物体传到另一生物体;或者随着地下溪流神秘地流淌直至冒出地表,通过空气和阳光的化合作用构成新形式,毒死植物,使牲畜得病,人也难逃命运。对那些饮用原本纯净的井水的人们造成不知不觉的危害。正如阿尔伯特·施威策②所说:“人甚至连自己创造的魔鬼都认不出来。”


        进化成现今栖居在地球上的生物需要亿万年的时间——在这漫长的时间里,生物不断发展演化,种类越变越多,达到一种同其环境相适应、相平衡的状态,而环境一丝不苟地塑造和引导它所供养的生物,这环境既包含有利生物生长的成分,又包含有害的成分。某些岩石放射出危险的射线;即便在一切生物从中取得能量的日光中,也包含着有伤害力的短波射线。经过一定的时间——不是过了若干年,而是过了千百年,生物适应了环境,达到了平衡。时间是最基本的因素。但在现代世界里人们没有时间去适应世界的急速变化。


        人类急躁轻率的步伐胜过了自然界稳健的步履,事物很快发生变化,新情况急剧不断地产生。如今辐射已不仅仅是地球上出现生命之前便存在的岩石隐秘射线、宇宙射线以及太阳紫外线,它更是人类拨弄原子的奇异产物。同样,逼迫生物与之适应的化学物质,也不再只是从岩石上冲刷出来由河流带人海洋的钙、二氧化硅、铜以及其他矿物质,它们还有人类的聪明才智所创造的人工合成物,在实验室里配制而成,在自然界找不到与它们相似的东西。


          适应这些化学药品所需的时间应以大自然的尺度来衡量,人的短暂一生是不够的,它要求的是若干世代的时间。但即令在这么漫长的时间内可能奇迹般地实现了适应,也将毫无用处,因为从我们的各个实验室会源源不断地冒出新的化学药品并投入实际使用。这数字令人震惊,而且它的深层含义不易为人们所领会——单是在美国,每年就有约500种新的化学药品需要人和动物的身体以某种方式去与之适应,它们完全超出了生物学经验的范围。


        这些化学药品有许多被用于人类对自然的战争。自20世纪40年代中期以来,逾200种基本化学药品被研制出来,用于杀死昆虫、杂草、啮齿动物和其他现代行话称之为“害虫”的生物体;这些化学药品被打着数千种不同的商标出售。


          这些喷雾液、药粉、烟雾剂现在几乎普遍在农场、城市花园、森林和家庭中使用!——这些化学药品能够不加选择地杀死任何昆虫,不论其是“好”是“坏”,是“益虫”还是“害虫”。这些化学杀虫剂,能够使鸟儿不再歌唱,鱼儿不再跳跃于水中;能够以一层剧毒物质覆盖在叶片表面或长期滞留在土壤中。而人们使用所有这些药品消灭的目标或许仅仅是屈指可数的几种杂草或昆虫。难道有人会相信,可以向地球表面倾泻这么多毒物而又继续使它适宜一切生物生长?这些化学药品不应称作“杀虫剂”,而应称为“杀生剂”,“杀人剂”!【注:莫名其妙,中国有个协会,竟然为害虫树立一个“世界害虫日”,不会是感恩“害虫”给了你卖药的狂欢日吧?】。


          药物使用的整个发展过程似乎卷入了一个永无终点的螺旋。自从滴滴涕①被允许民用以来,逐步升级的过程便开始了,人们得不断寻找更有毒性的物质。这是因为作为对达尔文适者生存原理的绝好证明,昆虫已演化出对人们使用的某一杀虫药具有抗药性的超级品种,于是人们必须发明一种更毒的药剂,接着又发明一种比这种药剂更毒的药剂……


          “控制大自然”这一短语是人在骄傲自大的心态中构思出来的,它源于尼安德特人②时期的生物学和哲学,当时人们以为自然界是为人类的便利而存在的。应用昆虫学的概念和实践大都发端于那石器时代的科学。如此原始的科学竟已用最现代、最可怕的武器装备起来,这真是我们的一大灾祸。这门科学在使用这些武器对付害虫的同时也在打击整个地球。


        《寂静的春天》该书是美国一个纤弱的女生物学家~卡森女士在60年代写的,有人说它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后世评论她:“没有她,可能全世界的环保运动会延迟很多年,或者现在都还没有开始”。

      书在开章不久谈到:在地球的历史上,生物被自然环境改变着,但是反作用环境的效果相对很弱。但是人类出现发展到今天,情况发生了逆反,人类强力地改变着环境。。。

        在大自然里有很多很多物质,它们都与大自然经过千万年的磨合,大自然懂得它们。而现在情况改变了,仅1960年一年,就有超过500种全新的化学合成的有机物在美国诞生,最后它们被排入自然。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用于人与自然的斗争。。。化学家巧妙地转移着分子团。。替换原子。。制作各种各样连他们也无法了解的未知。

      她举了个例子:一个碳四个氢是CH4(甲烷)瓦斯

      把一个氢原子替换成了氯就成了CH3Cl(氯代甲烷)

      替换两个就成了CH2Cl2(氯仿)麻醉剂

      替换三个就成了CHCl3(四氯化碳)清洁剂。

      直到最后做出了学名为二氯XXX乙烷的DDT——死神的特效药(发现DDT的人得到了诺贝尔奖)

      在当时DDT和其他剧毒农药被滥用的60年代的美国,该书以无法辩驳的大量实例,给民众讲述了一个大自然悲伤的故事,“一个没有鸟鸣的春天,这样的现代世界是值得被建立的么?”【批注:  这样的卫生城市也如此的诘问,有什么意义呢?】这让无数的普通老百姓知道真相后无法形容的揪心。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后来评价说:这是旷野中的一声呐喊。

      该书在出版后不久,身患癌症的女作者(她本身无疑也是被环境污染所害)在政府部门(地方政府,农业部、林业部)、实力强大的化工公司和敌对舆论的恶毒攻击声中悄然去世了,甚至连“美国医学学会”也公开反对她。但是,她的这种精神没有死,反而唤醒了美国大众。美国老百姓持续对书的关注使得“哥伦比亚广播电视公司”制作了专题节目,因为这件事两个大投资人以撤销对电视公司的巨额资助为要挟,要求电视公司停止播出,但是节目还是冲破枷锁播出了。(在此,一个权威媒体的独立性判断值得我们钦佩)

      这本书是西方生态保护(环境保护)的开山之作,而在此之前在美国报纸报刊上几乎找不到类似“环保”的字眼。几年后,美国总统肯尼迪在记者招待会引用了书的内容,并成立专门调查组清查,第一个美国环保团体随后也成立了,有人说“一个女作者对后世的影响可能会超越无数政客”

      在今天的中国,我们面临比当年的美国更严重数倍的环保乱象。后发展国家本应吸取前人教训,避免重蹈覆辙,但遗憾的是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在中国发生,我们迫不及待地走上了“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而且很大程度上愿不愿治理,能不能治理,还是未知数)。很多地方工厂就在把混合着各种毒物的污水直接排到大自然的河流中进入水循环(一些癌症村就是例证)。美其名曰的文明卫生城市,仍然是地毯式的喷洒这些毒物,让那些新入门的专职公司就以为病媒生物防控就是这么干的,专业机构的病媒生物技术专家,以城市里变成战场而自豪,满城的冒烟,满低空空间的细雾喷药,甚至于用遥控飞行器做空中喷洒毒物,真不知道,你那个城市里有那么多飞行的“害虫”,还是遍地都是苍蝇?要知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雾霾人们都受不了,何况你喷的是化学毒物呢?

      这些,并不是关闭一些不合格的工厂、出台一些新法规、执法严一些就能解决的问题,也绝不是单纯的技术、法律或者政策问题,而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问题”,从根本上老百姓的观念还没有得到“革命”。有一种典型论调:现在这条路是社会发展一定得走的路,没有办法。这其实是不正确的,发展经济固然重要,卫生文明城市当然愉悦,但是,靠牺牲环境带来的暂时性GDP不是真正的GDP,这样的得来的文明,卫生,那不是真真的卫生和文明,实际是一种饮鸩止渴的做法,那是不健康的,你也要为后代人考虑,也包括你家孩子的,后果很严重,当雪崩的时候,每一片雪花都难逃其责。


        我们学习过印度的课题,感觉印度真是一个神秘的国家,无论贫富,从来很少抱怨,印度有他的问题,他们有“环境部长”,有他们各自邦族各自的信仰,人与自然的关系相对和谐太多。狮子,大象。老虎,孔雀,牛,猴子都自然的可以看到(在中国想看去动物园里,圈着),印度有其特有的宗教背景原因,但说到底是人的观念。“环保”不该是贬义词,它也不应该是有钱人玩的“概念”,认为环保标准都是西方强加给我们的苛刻的标准是不公平的,毕竟地球只有一个是事实。


        当我们失去了干净的空气(因为外国使馆的问题,对人体健康影响极大的PM2.5终于在2011年从暗室曝光了)、干净的水源(为什么我们都要喝桶装矿泉水,为什么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水管拧开就可以喝)、安全的食物(举不胜举,老外对于中国“地沟油”他们叫回收油,表现出极端地恐惧。在三聚氰胺事件上,作者在新西兰的老师说,中国人心坏了,他们用毒药去毒自己的下一代),这样的生活不是现代化生活,不是我们追求的。卡森说:“将来的历史学家可能会为我们权衡利弊所表现出来的低下的判断力感到无比惊讶”。多年,多代以后,会有我们的后代评价我们多么的无知和可笑,耻笑也许成为我们的历史,你要是不再觉醒的话。

      抛下不谈这些与人的健康生活息息相关的命题,更宏大的是人的心理层面,这个或许是国人多没有体验的心境?卡森的《寂静的春天里》有一段论述:“。。。是独裁主义者的决定。。他并没有把真实的情况告知他的民众。。对于成千上万的人来说,大自然的美丽和秩序本身就具有一种无可替代的意义”,“当公众对。。。提出质疑时,只找一些所谓专家提供一点半真半假的话作为镇定剂,我们急需结束这些为善的保证和包在令人发指的事实外面的糖衣”。卫生城市是民众评出来的?文明城市是自己的民众说的吗?卫生不卫生,文明不文明, 不是那些不在这个城市里生活的专家们说的。创建后的反弹,岂不是劳民伤财?

      事实上,在卡森的时代,很多著名的昆虫学家、医学家都是支持DDT的(化工公司的利益绑定),他们公然否认DDT会给人和野生动物带来危害。。。研究农药危害和毒理的科学家反而拿不到政府的科研经费。。。而这并不是“资本主义国家所特有”,而恰恰就在今天的中国重复着。我认识的一些国内做环评的朋友说,他们的数据都是伪造的,真实的数据从来要反复修改才能提交,不然也就别吃这碗饭了。

      中国“自然之友”的创始人梁从诫(梁启超的孙子,2011年已故)说:“。。。总有些所谓专家学者以各种方式恶意诋毁刚刚诞生的民间环保组织。。。”一些关键媒体和学者的良心被经济所操控着,而老百姓得不到真相。

      卡森写《寂静的春天》的动机是因为一个美国家庭妇女在1958年给她写了封信触动了她的内心。信中说:“自从我们这里给榆树打了农药以后,再也看不到一只活鸟了。。。我孩子上课学过,联邦法律保护鸟类免受捕杀和残害。所以我不太好向我的孩子解释它们是怎么死的。。。”

      1958年,我国正要开展惊天动地的“大跃进”,战天斗地的口号震天响。美国一个主妇的这封信不但触动了那个时期的卡森,也同样能触动作者。《汤姆叔叔的小屋:卑贱者的生活》(英语:Uncle Tom's Cabin; or, Life Among the Lowly),又译作《黑奴吁天录》不知道你读过没有?《汤姆大伯的小屋》,是美国作家哈里特·比彻·斯托(斯托夫人)于1852年发表的一部反奴隶制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中关于非裔美国人与美国奴隶制度的观点曾产生过意义深远的影响,并在某种程度上激化和导致了美国内战的地区局部冲突。美国的托斯夫人写了这本著名的书《汤姆叔叔的小屋》,描述了黑人奴隶的悲惨生活,一本“畅销书”激发了革命,南北战争拉开了序幕。美国和整个西方的环保运动也被卡森燃起直到今天,可以想象,环保远比“废除奴隶制”复杂得多。

        当人们想到将要失去眼前可以得到的财富时总是会很痛苦,无论东方西方。你也可能说,我不这样做,我就拿不到钱呀,你们说话不腰疼。所以“环保”一开始的步伐总是举步维艰。美国的生物学家乔治.沃尔德在研究“眼睛视觉”的时候有一段论述也许很适合描述这样的社会状态,他说:“。。空旷暗室里有一扇狭小的窗户,当你站在远处时看只能看到那里有一个亮点。随着你不断接近窗户,光明越来越多。最后你站在了窗户前,发现外面还有整个世界。。”我知道回答这些给你。

      曾经国内一个旅行杂志的副主编对作者说:“我们该发你的‘生态游记’,我们成天发的文章都快是吃喝玩乐了,太没有责任感了!”

      我期待站在窗户前面的那个时刻。并一起与你为之努力。

      【我们在自然界中散步,就仿佛大象在摆满珍贵瓷器的陈列室里散步一样——贝尔金】

    摘自“环保志愿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寂静的春天》续篇二—学习心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vic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