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孩子需要怎样的“死亡”教育
浏览网页时看到一篇报道,关于某作家的作品中有“自杀”情节而被强制下架。内心觉得在“教材风波”影响下,这一操作未免有点矫枉过正了。
再联系到近年来青少年不堪重压的一些轻生案例,内心略有唏嘘,有些事不是不提,它就不存在。难道你不跟孩子们说“死亡”,它就存在吗?我们要做的不是掩盖,而是直面这个问题,告诉他们什么是死亡,如何面对生死,这才是我们该对孩子进行的“死亡”教育。
孩子的世界其实会比成年人的世界更加容纳百川,关键就是我们成年人如何对他们获取的信息进行筛选加工。
这本《我不是坏小孩:合欢树》就是一本非常不错的书籍。这个小说就是在讲一个关于生命和死亡教育的故事。主人公小木遇到了身患重病的欢欢。在与欢欢相处的过程中,他也在慢慢蜕变。
先是由之前的“考拉”先生,“满不在乎”先生,“差不多得了”先生,变成了上课认真听讲,考试积极有为最后顺利进入重点的进步小能手。之后,又在与欢欢的暑假生活中,体验到了与自己原来不一样的生活的乐趣,也在欢欢的事迹里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
欢欢是个多灾多难的孩子,小时候几乎就是七灾八难,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虽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但没想到的是,更大的灾难在等着她。她身患白血病,家里一贫如洗,但是,爱他的爸爸妈妈愿意倾尽一切为她治病。
现在的孩子,大多体会不到父母的爱。他们更觉得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在这个故事里,有一个情节是欢欢带着小木去郊外庄稼地玩耍,遇到一群野兔子。野兔妈妈为了救野兔宝宝,尽管已经脱离危险,但还是义无反顾折回来救自己的孩子。就像自己的爸爸一样,宁愿牺牲自己,换取欢欢的性命。
哪有白来的生命呢?很多时候,我们的生命都是爸妈换来的,他们用汗水,用心血把我们抚养长大,我们怎么能随随便便伤害自己?真是中国那句老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你伤害自己,其实也在伤害父母。
所以,生命教育更在于感恩教育。感恩赐予自己生命的人,感恩那些为自己生命献出一份力量的人。自己的生命从来都不是轻易得来的,千万不要白白浪费自己的生命。
当你有空时,不妨好好坐下来,问一问自己的孩子:你觉得生命是什么?假如生命只有一天,你会做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