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到情商这个话题,总是会出现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懂得人情世故、会做事会做人是高情商的表现。
紧接着就会有另一种观点站出来进行反驳,这另一种观点引用西方人对于情商的定义,把情商分为了五个方面的能力体现,自我(情绪)意识,管理情绪,自我激励,识别他人情绪,人际交往。这五种能力高了,才是高情商的表现。
第一种观点一般被称作“中国式情商”,是中国广大劳动人民在历史和生活经验中总结出来的道理。第二种观点则是情商这个词语的来源,是西方的心理学家们基于心理研究总结出来的理论。
那么到底哪个是正确的呢?
我个人认为,两者都没错。
但是为什么中国式情商不被持有西方情商理论的人所认可呢?
孔子有一个弟子叫子贡。
有一天早上子贡在扫地,有个人来了问子贡:“您是孔子吗?”
子贡答:“您来找我老师有什么事情吗?”
“我想向他请教关于时间的问题。”
“这个问题我知道,可以回答你”
“那你说说一年有几季?”
“四季。”子贡笑答。
“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四季!!”
“三季!!”
“四季!!!”子贡理直气壮。
“三季!!!”来人毫不示弱。
然后就争论不止,一直争论到中午也没消停。
孔子听到声音,从院内出来,子贡上前讲明原委,让孔子评定。
孔子先是不答,观察一阵后说:“一年的确只有三季。“
来人听此,大笑而去。
待来人走后,子贡忙问老师:“这与您所教有别啊,且一年的确有四季啊!
“这一年到底应是几季?”孔子答:“四季”
子贡不解。孔子继而说道:“这时和刚才不同,方才那人一身绿衣。他分明是田间的蚱蜢。蚱蜢者,春天生,秋天亡,一生只经历过春、夏、秋三季,哪里见过冬天?所以在他的思维里,根本就没有‘冬季’这个概念。你跟这样的人那就是争上三天三夜也不会有结果的。你若不顺着他说,他能这么爽快就走吗?你虽然上了个小当,但却学到了莫大一个乖。”
说完,子贡立刻明白了。
西方的情商理论,定义明确,提高情商的操作步骤也说的很详细。但是恕我直言,国内研究西方情商理论的人,很少能够按照方法步骤大幅度提高自己的情商。因为西方的情商理论是基于心理学的大框架下提出来的,而国内的心理学科普知识还有待普及。换句话说,情商的提高,是跟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是同步的,而一步一个脚印的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在时间和金钱上就是一个不小的花费。所以说,即便是国内很多知名的心理学家,在依照西方情商理论来进行自我实践的时候,在提升自己情商的道路上也是步履维艰,更别说很多半吊子水平的心理学相关从业人员了。
所以,西方情商理论到了中国最终变得仅仅是个理论而已了。目前网络上的很多关于情商的内容,基本上都是来自于这个西方情商理论,换汤不换药。
而把西方的那一套理论实践下来,最终达到各项能力的上限会是什么样子呢?是“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呢?还是懂得“察言观色”?亦或是跟任何人都能处的来,人际交往能力很强?
到最后你会发现,这不就是妥妥的中国式情商吗?
现在你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不认可中国式情商了吧?因为他们学习了西方的情商理论后,却无法进行实证,而实证的终极结果就是中国式情商。就好像一身绿衣的蚱蜢一样,只知道三个季节,却无法感受作为一年之终的第四个季节。由于他们没达到过那个高度,所以他们就以为那个高度是不存在的,然后又来反驳最终达到那个高度的人事物。
不得不说这是中国文化的悲哀啊。
中国的文明延续了几千年,很多经验和道理都是经过老祖宗们无数遍的验证才得以传承到了现在。
可惜我们现在所在的文明是西方式的文明,讲究的是科学、逻辑和发展。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并不排斥现代文明,虽然它仅仅才延续了几百年,并且看似已经走到了头。
但是,如果能够利用西方文明的知识,来印证中国的古老知识,也许你会发现,其实中国文明才是最高的境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