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和大多数人一样,也是充满着快乐的。八十年代初,物质条件没有现在好,经济也不如现在发达,但是,我的童年还是有很多值得回忆的事。
读二年级的时候,我就随着爸爸妈妈去到了一个煤矿上学,直到上完初中才离开。那时候,不像现在的孩子,家里玩具成箱成堆,而是经常在户外,随着四季的变换而变化,就地取材玩。
比如夏天,我们最好玩的就是跳麦秸秆堆。每当收完麦子后,麦场上就会出现大小不一、高低不同的麦秸秆堆。
我和小伙伴们聚集在打麦场上,先绕着麦秸秆堆巡视一圈,从中挑选一个最高的往下跳。胆大的跳了一次又一次,胆小的则不敢跳,就顺着麦秸秆滑下来,好比现在小孩玩的滑滑梯一般。
一直玩到天黑还不想回家,相互看看,都哈哈哈笑个不停,原来每个人的身上都沾满了麦秸秆,女孩子的头发乱得像个鸡窝。
秋天来了,我们有时候会帮着老师到地里收秋。掰玉米棒子、掐谷穗子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
记得小时候的冬天,雪下得很大很大,地面上厚厚的一层,孩子们最高兴的事就是雪后滑雪(方言语:曲率坡坡)。上下学路上,只要见到有坡的地方,就有他们的身影儿。
每次都玩到天黑才要回家,第二天,第三天又是这样。整个冬天,只要雪不消融,天天都如此,好像总也玩不够似的。把一条条坡道滑得光溜溜、黑黢黢的,让人望而生畏。
而我,总因胆小怕摔而不敢尝试。当看见他们滑得娴熟自然,刺激兴奋时,心里也痒得很,有种跃跃欲试的冲动,小心翼翼地迈出一小步浅尝辄止即可。
随着年龄的增长,玩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升初中后,我们会跟父母要一些零花钱买纸或者笔,有时剩下三五毛或者一块的,就归为己有了。
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和晚自习中间的课间操比较长。这时,我们两三个好朋友聚在一起,你一毛、我一毛、她三毛的,凑够一块就可以买一袋五毛的瓜子和五个泡泡糖。
那时,我们在同学中也算是“有钱”人。有时候,还为了谁出钱少多吃东西而斤斤计较。如今想起来,觉得蛮好笑的,却也是难忘的。
后来,看到路远的同学骑自行车来上学,心里好生羡慕。一天放学后,我们几个同学一起相约去玩,骑自行车的男同学自告奋勇说要教我们女生骑车,都高兴得很。
那个年代的自行车,是“二八”的加重车,轮子大,车架高,人坐在车座上,脚勉强可以踏着脚蹬。可不像现在的自行车,轻便的很,蹬起车来也不费劲儿。
于是,先找到一个打麦场,然后,我们女生骑上自行车,男生使蛮劲儿往前推。一边推一边喊:“赶紧蹬车,抬头看前方,不要看脚下。”就这样绕着打麦场一圈一圈地转。
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天色渐渐地暗下来,我们该回家了。燕子和英子天性好玩、胆大,虽然只有半天功夫,却已经学得差不多可以勉强骑了,而我终因胆小而没有学会。
直到中考完那一年,我在一个表哥的帮助下,练习了整整一个星期才学会。现在想想,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咋就这么大呢?
还有一件值得回忆的事情,就是我们第一次进城。那时候,矿上开通了直达城里的公交车,司机师傅也属于煤矿职工,和我们的父母都相识。而我们只要记住上下车的地点就行了。
还是我们四人,前一天和父母商量好,每人带了20元钱,第二天一大早坐车到城里去玩。车上,我们四人激动得不得了。以往都是跟着爸爸或者妈妈去的,今天我们自己去,如放飞的小鸟一样,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一路上,心中默默盘算着买些什么东西。
逛了一天,其他买了什么,想不起来。只记得,我五元钱买了一双当时特别流行的老板鞋,结果穿了两天就坏了。哈哈!总之我们把钱花完了。
妈妈问:“你们中午吃的什么饭?”这时才想起,兴奋得好像忘记吃饭了,反正也不觉得饿。
小时候,玩着玩着人就来了,长大后,走着走着人就散了。
转眼之间,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已分别成为人妻人母,但我们四人依然常常小聚,一起怀念那些逝去的童年时光。
童年是快乐的,是天真烂漫的,同时也是难忘的。童年的往事还有很多很多,每一件事如同一颗颗珍珠般缀在记忆的长河里,虽已过去多年,每每想起仍会熠熠生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