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连载】
2019年8月:云南
郑营村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早在秦汉时期,这里就是傣族和彝族先民的家园。 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淅江金华蒲江县人郑太武随明军入滇,先驻扎蒙自黑皮村,后来其儿子郑以顺因屯田迁居石屏,驻扎于宝秀赤瑞湖南岸土著村落普胜村(后改为郑营), 遂形成郑氏等族人聚居地。明军入滇,军户先进的农耕、建筑、冶金技术促进了当地文化经济的发展。
村里的水井,都极有年代感。
云南石屏郑营村村民收获水稻(点击观看土豆网视频)
正是夏粮收获季节,有年轻人在水田里收水稻,他们都穿着类似挖耦的行头;水田里还有魚,一田多用,物种优势互补,立体收获。真是与过去的耕种方式不一样了。
虽是收获季,村子里还是没有想象的人多热闹,好多老年人也在帮着抢收。
按说收割稻谷要放干田里的水,并且要把田泥巴晒干了,这样子收割稻谷时,稻草与谷子都比较干燥,容易晒干储存起来,省工又比较省力。
然而石屏村的村民,他们收获水稻的方式却很奇特:先把稻子割下束成一小捆,然后平放在稻茬上凉晒,待干些了再收回。这样即节省了场地,也增进了工效。
这位老农说:“水稻田里还可产4000公斤的鱼哩!”这就让我们豁然开朗,原来收获了水稻还要收获大鱼呢。
农忙季节,丰收的季节,村民们都在忙着。
无论你走进哪家,都是晾晒的场景。
村民们在为下季水稻准备化肥。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