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前的冬天,导师发了一条朋友圈,内容是和一群年轻人一起跨年。那时还没有疫情,我也在其中。跨年结束后,我坐他的车返校,路过光谷的转盘,依然能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那时觉得很奇怪,和年轻人一起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感慨呢?如今,我也跨过三十岁的门槛,即将迈入中年,特别能体会他的心境。
最近常常想起读研究生时的一些人和事。短短三年,却遇到了生命中最美好的一群人。他们在中国一流的大学里,接受国内最好的教育,自身的基础原本也超出寻常人,往人群里一站,自有一种不同的气质。除了优秀老师的指点,他们自身也会主动去学习最先进的知识和思想。跟大学时代的扯皮拉筋相比,这些同学格局高了很多,是他们让我看到人的美好一面。
毕业之后大家都忙于自己的工作,联系减少。散落到各自的单位里,为生存挣扎着。我不知道那些男同学在大城市里是否会受到买房压力的影响,他们是否还会读从前的书。我是庸人加懒人,在现实中一事无成,生活中也是一败涂地。没有脸面去联系在同一个城市的导师,连昔日的同学和朋友也渐行渐远。尽管如此,我还是觉得自己的青春年代很美好。
那时候意气风发,对世界怀有美好的想象。价值观没有被世俗击碎,对真善美没有丝毫的质疑。没有养家糊口的牵绊,有大把剩余的时间,可以漫无目的地去散步爬山,可以约上三五个好友在晴朗的春日去武大赏樱花。那时候,也没有了学业压力,不用每天做题到很晚,可以在图书馆读喜欢的书,可以骑着自行车像风一样穿梭在学校的林荫大道上。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撚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此词虽是写国破家亡后的凄凉,但其中也能让人看到青年时黄金一般的岁月。像老年人喜欢小孩一样,我无比看重青年人的社会分量。
为不可言说的原因,今日垂泪数次,感动、欣喜和期待。
2022年11月27日星期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