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自己简单粗暴的经验,和自我判断,还一个更多可能性的你?
试着更具开放性,为什么我那么在乎别人的评价,
可能是小时候对权威的迷恋,我把生活的话语权交给了别人。无论是潜意识还是有意识的对别人的话,评价看的非常的重要,相当于是别人左右了我的生活。
但是如果这个话语权,我收回,是我自己控制了自己的生活,掌握了自己的人生吗?
如果我们不喜欢别人的评价,是否注意过,自己可能不断实时的评价自己,判断自己,或否定,或肯定。这个评价的人,只是由有形的别人,变成了无形的自己。
有形的评价,或许还好排除,可是无形的自己呢?你是否注意观察过呢,这个如影随形的伙伴,是怎么评价你的,评价你周围的人和事情呢?
如果你凑巧有个爱表扬你的好朋友,也许你会每天都很开心,但极端了,也学就会过分自负。如果你的那个朋友太追求完美,做什么事情都去批评你,你也许会很没有自己,每天感觉很累,很沮丧。我想,这就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我们无法真正的接纳自己,真正的去客观的看待自己。
听过知乎大神河森堡说过一个故事:说热带雨林的人,能够有50多种语言来说绿色,但是却没有语言来形容雪,因为他们的生活,从来没有经历过。所以认为雪也是不存在。这个小故事,给了我极大的触动。
也许就像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自己的热带雨林,生活在自己的南极,生活在自己的北极,所以无法认知其他世界,也就无法对很多事情,做出合理的判断,我在这里没有说对错,是合理。而这种局限性,不单单是多个不同世界的碰撞,也包括自以为了解的自己。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地球,每天要处理各种信息,在有意识和潜意识的层面,当我们与这个世界相互作用中,进行选择发生联系,在这样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我们要做出对外界对自己的判断,而我们的判断,会基于自己的认知,很有可能我们会把飞机认识成大鸟,而洋洋得意或者自怨自艾,但其实其中,到底有几分必然的联系?到底有几分真实?我们只是活在自己有限认知的自我构建的虚拟世界中。好多对自己我判断,可能只是你有限知识体系下,一个荒缪的简单粗暴的结论罢了,但是我们对此,可能深信无疑,而不自知。
我自己为例,我在很多方面,不自信,但是我又相信自己的对自己的判断,而且坚信到不去质疑和动态的改变。
所以能够去观察自己的想法,在做出自我否定或者判断时候,警惕自己,是不是又在判断,希望再做出人和结论的时候,让自己知道生活在热带雨林的你,能够不要因为没见过雪,就轻易否定雪的存在。
因为我认识到无知,我就不会轻易下结论,或者去给一个结论,或许结果更加的开放,我希望自己有一个更加开放的心态,动态的更新的心态,我知道我的结论不能够全部正确,也许正确,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会不断的变化,需要更新。
不在简单粗暴的,想去一劳永逸。改变是从思维开始,去找出,生活中你思维模式中的pattern,去分型你的结论你的原因,试着去切断那些你认为正确的模式,也行你会发现一个新的,更加多样化的自己,更多可能性的自己。
找到你那些习以为常,尤其常常挂在嘴边的话,负能量的话,然后观察他,试着找出这些因果,去切断,如果这些原因,你找不到更好的结果,无法有更好的答案,那请作为悬案,放在哪里,不要着急盖棺定论,因为当你经历雪的时候,你会知道,噢,原来我见过的那个白色东西,不是大米,哈哈,是雪。
例如:银行职员,拒绝给我,一万种理由,不知道那种,为啥要去判断呢?也可能不对,而且必然不对。
切断联系
当然,更好的是,不要判断自己。让自己,变成可流动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