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我家孩子最近总是会打人,说了也不听,怎么回事啊?”
看着亲爱的M同学一脸的困惑,又愁眉不展,我故意想逗逗她,淡淡地说:“又不是打你,你急个啥?”
她看这情况,急了,作势就要过来打我了。
孩子打人这事呢,一般有两种情形:释放与试探。
第一种是释放情绪。这种情况有可能是家庭内在成员对孩子有打骂行为,或是孩子的需求与感受被大人否定。当孩子受到这样的对待时,内在会产生愤怒的情绪。愤怒的能量只会有两人渠道释放:对外攻击别人,对内攻击自己。
当在社交活动时,有争抢、推搡、拍打或是语言的攻击时,孩子委屈或是愤怒的情绪爆发,在学校会打同学,在家里会打妈妈或是亲近的人。
在这种情况下,大人需要做的是同理和倾听孩子,给孩子的情绪降温。另外也要找适当的机会让孩子把内在的能量释放出来,让孩子知道情绪是可以表达的。
允许孩子的情绪表达,就是允许孩子内在能量的流动。孩子不被压抑的情绪所覆盖,也不用背负沉重的情绪包袱,逐渐关闭自己的感受。
另一种是试探型。这是小孩子在试探妈妈的界限,因为他不知道妈妈的界限在哪里。感觉不到界限的时候,孩子会觉得不安全。一旦孩子了解妈妈的界限,就好比知道了自己可以在一个范围内肆无忌惮地奔跑,是安全的。
这时候妈妈可以告诉孩子:你打妈妈时,妈妈很痛,我不喜欢,我会生气。
当孩子打人时,不要简单爆粗暴地打断、喝止,或是勉强地对应付;也不要急着下定义或评判孩子,而要先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动机是释放还是试探。根据孩子的不同内在动机,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
当父母以这样的方式让孩子的情绪能量得以流动时,那些攻击性的能量就会转化,孩子的攻击行为就会停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