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

作者: 谢玩玩 | 来源:发表于2018-08-25 09:04 被阅读122次

    萧红在《呼兰河传》中写,“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

    所以七月十五要放河灯。

    不过在我们老家,七月十五是不放灯的。我们烧纸钱。从七月初开始,一到晚上,路边就有大大小小的火堆。三三两两的人蹲在那儿给先人烧钱。灯火影影绰绰,照得人脸也是明明暗暗。我小时候最怕这时节出门,因为“七月鬼门开”,总觉得火堆旁有“东西”。老一辈说是因为我有些灵性,但这样的灵性,很有点可怖。

    虽然各地风俗有差,但七月十五是祭祀的日子,总是不错的。

    最早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的萧梁。《荆楚岁时记》里说,七月十五这天是盂兰盆节,僧尼道俗悉营盆供诸佛,要雕木头,刻竹子,做糖果,剪彩绸,都是花朵叶子的形状,巧妙之极。

    连道士都供佛?说出来没几个人信。

    更何况,早在东汉年间,道教就以七月十五为中元了。按道教的说法,这一天是“三官大帝”地官的生日。为了庆祝自己的生日,他老人家会考校神仙、凡人的表现,分别善恶,定罪免刑——真是与我们凡人不同的庆生习惯!人世间的道士要日夜讲颂道经,“囚徒饿鬼,当时解脱”,也就是“中元普渡”。

    也有修道人在这一天飞升,不过,反而遂了妖怪的愿。《玉堂闲话》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南中有个选仙场,在峭壁之下,顶上有一个洞穴,相传为神仙窟。每年中元节,学道者都会选拔一名道德最高者飞升。其时,有五色祥云自洞门而下,迎接此人。直到某年,刚好有个和尚是被选者的亲戚,送了他一斤雄黄,让他飞升时也带在身边。哪里知道这人飞升十余天后,整座山都弥漫着一股臭味。这时才有猎人发现,神仙洞中有一具腐烂的大蟒尸骸,周围全是飞升者的骨架。原来那五色祥云,是大蟒毒气,专用来诱人的。

    可见七月十五,地官也未必能勘定对错,及时将极恶者捉拿归案。

    而《荆楚岁时记》之所以记载僧尼道俗都奉佛,大约因为作者是萧梁的宗懔。萧梁的开国皇帝梁武帝奉佛,开盂兰盆节之先。

    不过,佛教很早就有了盂兰盆会,起因是《盂兰盆经》里目连救母的故事。

    目连,就是目犍连尊者。他是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已经修成了阿罗汉位,证得死生解脱。有一天他开天眼,见自己的母亲竟然在饿鬼道中受苦,不由心生凄恻,拿了饭菜给母亲吃。然而食物到口,却化为炭火,根本无法下咽。目犍连问释迦牟尼,才知道自己的母亲犯下罪孽,需要仰仗十方僧众的力量,在七月十五这天备办饮食,供养僧众,才能解脱。所以佛教有盂兰盆会。

    而盂兰是梵语音译,“倒悬”的意思,盂兰盆即“救倒悬器”,奉盆以解饥饿之急,与经文所述很是相合。

    至于说是梁武帝开盂兰盆节之先,因为大同四年,他做了个梦。梦里有神僧对他说,六道四生受苦无量,为什么不做水陆斋为他们祭祀,以求解脱呢?于是梁武帝就借盂兰盆会的风俗,将百味饭菜放在盆中,供奉僧人,这才有了盂兰盆节。

    他是个最虔诚的佛教徒,诚心诚意地供奉佛祖,不近女色不食荤腥,还几次舍身出家,朝廷先后用了四亿钱才把他赎回来。这样清心寡欲一心向佛,做甚么菩萨皇帝,直接做菩萨算了!后来侯景起兵,攻入城中,将梁武帝囚禁在台城。那时的梁武帝,已经是个八十六岁的老人了。因为缠绵病榻很久,口中发苦,想要一点蜂蜜吃,但终究不得。梁武帝无奈,只说了两声“荷,荷”,便去世了。

    他生前供奉十万众,不知道死后是否会在盂兰盆节,吃一点别家的饭菜糕点。

    一百年后,到了北齐,七月十五的风俗有了变化。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终制》中说,“有时斋供,及七月半盂兰盆,望于汝也”,从解脱饿鬼变成了祭祀先人,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见的模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七月十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vpw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