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题记:三三走在满满当当地开着木槿花的路上,心里却空荡荡的。木槿树的间隙,像一个个口子,吞噬着她,质问着她。她又不自觉地沿着这条小路走,直到走到他曾经居住的胡同路口时,才意识到他已不在,停下脚步,失去方向。
三三七岁的时候,大姐出嫁。三三跟随着家里的大人亲戚,去姐姐的夫家吃酒席。又热闹又常见的农村酒席,在院子里搭几个大棚子,一个棚子下置锅砌灶,蒸煮烹炒。另一个棚子下摆着十几张大圆桌子,每一张桌子围着十几张椅子。
小孩子们都喜欢吃酒席,一来热闹,二来能吃到平时不大可能吃到的东西。三三也喜欢吃酒席,何况这天是大姐的喜酒。三三第一次享受到了最为尊贵的待遇,跟着长辈一起坐到了首席的位子。
酒席开始之前,给每一个人都先上了一碗甜鸡蛋汤。鸡蛋是整个儿的熟鸡蛋,一个个剥得白白净净的,再放在加了许多白糖的汤里熬煮。熬到锅里不停地冒小泡,汤汁变得浓稠的时候才行。用勺子捞一口汤喝,齁甜!咬一口白嫩嫩的鸡蛋,呵,蛋黄被咬破了,散开的淡黄混入汤里,汤汁变成了浓浓的嫩黄色,糖汁渗入鸡蛋,鸡蛋的里面也变成甜的了!三三喜欢这一碗甜鸡蛋汤,虽然有时候阿妈也会做给她吃,但味道总是不及酒席上的好。况且酒席上的甜鸡蛋汤是有意义的,寓意着甜甜蜜蜜,幸福团圆,吃了是会沾染喜气的!
甜鸡蛋喝的连一口汤都不剩了,才终于要上正菜了。一盘接一盘地,不停地端上来。红烧肉,红烧鱼,白斩鸡,烤乳猪,老鸭汤……这些都是大人们喜欢的,三三最期待的是一碗圆圆滚滚地倒扣在盘子里流着浓浓糖汁的甜糯米饭,那黏黏的香甜的味道,想一想都要流口水。
眼看着黏糯香甜的糯米饭已经端上桌来了,三三一不小心,陶瓷勺咣当一声掉到了地上。三三赶忙跳下椅子钻到桌子下面查看,已经碎成两截了!
三三蹲在地上,手里捏着陶瓷勺的碎片,急得快要哭了。一个男孩弯下头来看着她,过一会他走下椅子,跑出去了。三三从桌子下钻出来,不知所措地坐回椅子上。
很快那个男孩跑回来了,递给三三一个崭新的白瓷勺子。三三接过勺子,开心地笑了。啊,香甜的糯米饭啊,三三扒了几勺放在自己的小碗里,慢慢品着这份香甜。
后来三三才知道,这个男孩比她大几岁,是大姐夫的二弟,她应该叫他植俊哥。
有一年,大姐夫的脚健炎复发,看了许久也不见好。阿爸从医书里翻找出一个古方,阿妈嘱托姐夫一定来试一下方子。植俊哥也来了。
阿妈在厨屋里架了火,火上悬挂着熬药的小铁碗,碗里是偏方的药引子——几个煮熟的鸡蛋黄,在火里煎熬着,流出了浓黄的汁液,散发出难闻的药味。三三不明白,平时味道那么好的鸡蛋黄,怎么熬煮了之后会有这么难闻的气味。
三三牵着植俊哥哥的手到院子里去玩,院子里载在墙边的一棵葡萄树攀爬着,经过他们的头顶,坠下来一串串熟透的果实。三三搬过来高板凳,踩在板凳上面,伸手够葡萄,植俊哥端着篮子在下面接着。墙边阿爸种的一排木槿树花开似粉色的云霞,映照在他们稚嫩的脸上。
那一年三三九岁,在村子里的小学读三年级。小学在几个村子相交接的地方,学校也是几个村子共用的。学校门口横着一条小河,有一座土桥通往学校。
校园的院子很小,周围一圈都是房子,总共有七个房间,其中五间是教室,另外两间是校长和老师们的办公室。所有的墙和教室都是泥土堆砌的,每个教室留两个大窗户,冬天的时候全部用泥巴糊起来,夏天的时候就砸开,窗户就是一个正方形的大窟窿,有时候老师会组织学生用塑料纸钉住。夏天为了凉快,多半是敞开的。
学校里的每一个孩子都热衷于一种“挤尿床”的游戏,孩子们靠着墙,挨着挤着站成一排,一声口令,所有的孩子都开始用力的往中间挤,一边口里喊着“挤,挤,挤尿床,挤掉谁,谁尿床”。总是会有一两个孩子先被挤出来,于是大家哈哈大笑,笑他们夜里会尿床。其实被挤出和尿床并没有必然联系,但是大家只是为了顺口,玩得起劲,依然这么唱,并不去思考它的意思是否严谨。被挤出的同学自然不甘示弱,重新排在最外面开始用力的往里挤,努力地想把在里面的同学挤掉。长此以往,学校里所有的墙 ,包括教室里面的墙都被孩子们磨得光溜溜的,能当镜子照人!
校园里中央一个大花坛,中间种着一棵松塔,周围种着侧柏、月季、大丽花等植物,无论春夏秋冬,自成一个小天地。校园的四个角落里又有四个小花园,由几条交叉的小路分割开来,花园里面种植的依然是侧柏、月季、雪松这些植物。
教室前面的空地上种着一些高大的梧桐树,每一棵树都有两三个小孩那么粗,树梢在空中摆动起来,哗啦啦地一片响。其中一棵最粗的树上挂着这个学校最惹人注目的宝贝——一口大如小孩的铜钟,每天上课、下课,都有专门的老师看着钟表按时拉动系在钟上的绳子敲响铜钟,咚,咚,声音空旷悠远,能传到附近村庄的每一个家里。时间长了,大家都习惯学校钟声的报时,一听就能估摸出大概几点了。
除了“挤尿床”的游戏,女孩们还喜欢在还下课的空当,在大树下玩跳橡皮筋和踢毽子,男孩则玩弹珠和摔宝的游戏。
三三喜欢这个小小的乡村小学,然而她也对镇上的学校充满了好奇。镇名叫平原镇,在三三心里,镇是个大地方。她随着大人经过过镇上的小学,和中学,却始终没有机会进去看过。三三的二姐在镇上读中学了,三三好羡慕她,也想早早地读完小学,好去镇上读中学。三三多次央求姐姐带她去镇上的中学看看,姐姐却总是说没什么好看的,三三心里就越是好奇,镇上的学校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有一天星期五放学,三三决定不回家了,要去镇上的中学找二姐一起回家。她凭着记忆,沿着拐拐弯弯的乡村小路摸到了镇上,又找到了二姐读书的中学。
中学可真气派啊,比村子里的小学大了好几倍。房子都是砖砌的,都装有玻璃窗。校园里还有一个大操场,还有双杠、单杠、吊环。每个年级有三个教室,一排排教室整齐地排列着,三三一间一间地看过去,寻找着二姐。可是早已过了放学时间,人已经不多了,只有几个值日生还在搞卫生。
三三有点担心起来,正在这时,她看到了植俊哥,她跳起来抓住窗户往里看。植俊哥已经看到她了,马上跑出来,惊讶地说:“三三,你怎么在这!”
三三说:“我来找二姐一起回家呢!”
植俊哥说:“你怎么一个人跑来了?你一个小女孩,多危险!迷路了怎么办!碰到坏人怎么办!”
三三听到他的责备也有点后怕,问到:“我姐姐呢,她在哪个班级?”
植俊哥说:“你姐姐在我隔壁班级,她应该一放学就走了,你没有碰到她吗?”
三三说:“我没有碰到她,我应该是走偏了。”
植俊叹了口气说:“还好你找到这里来了,要是走丢了该怎么办,天都快黑了,多危险!”
植俊牵住三三的手说:“走,我送你回家。”
三三跟着植俊哥走过镇上的大街,她跟着大人走过几次,还是忍不住好奇地左看右看,镇上是见过的最繁华的地方了,就算不逢集的时候,大路两边的商店也开着。
植俊看着三三好奇地望着商店便停下来问:“走累了吧,哥带你去吃点东西再回去怎么样?”
三三点了点头。
植俊又问:“我们吃羊肉板面怎么样?喜欢吃吗?”
三三没有吃过羊肉板面,更没有下过馆子,低着头不说话。
植俊说:“不喜欢吃板面吗?哦,你喜欢吃甜粥,对不对?那我们先吃一碗甜粥,再吃一碗板面怎么样?”
三三开心地笑了。
天擦黑的时候,植俊哥牵着三三的手走在田野间的小路上,风吹着无边无际的麦子呼呼响。
三三走累了,植俊哥把三三的书包挂在脖子上,背起了三三。三三趴在植俊哥的背上,闻到了麦子的清香和他身上的汗味。
三三在小学毕业之前,父母拼拼凑凑几万块钱,在清河镇买了房子,清河镇和平原镇不属于同一个县市,三三的家虽然属于平原镇,但是家境稍微好点的人都会选择在清河镇买房子,因为清河镇靠近国道,交通更为方便,直接隶属于地级市B市。
三三没有如她所愿在姐姐和植俊哥哥读过的中学读书,而是到了更为发达的清河镇的中学读书。三三学习好,入学考试考了前几名,不仅顺利进入了镇中学,而且进入了唯一的一个实验班,成了学校重点培养的对象。
而植俊哥哥和姐姐也已升入高中,在平原镇所隶属的T县城读书。三三还知道,姐姐学习好,考入了T县城最好的高中,而植俊哥哥没有考上好学校,他父母花钱托人才进了一个还算不错的高中。
三三的家虽然搬到了镇上,然而家庭的经济条件并没有太大改善,父母靠在镇上卖早餐,做些小买卖维持生活。
三三每天早上起来,先帮阿爸阿妈把早餐摊摆好了,才去上学,在学校早读一个小时,再赶回家吃早饭,给爸妈帮忙。这个时间正好是早餐摊最忙的时候,阿爸正在招呼客人,阿妈正在炸油条,一边做油条,一边丢在油锅里快速地翻。三三丢下书包就赶忙帮阿妈翻油条,翻油条的筷子比一般的筷子长了许多,是阿爸特制的,用长筷子在翻油条的时候就可以减少热油溅出来烫伤手的几率,但油还是会不知什么时候突然蹦出来,烫伤三三的手,有时候还会溅到脸上。
阿妈拉好了一根油条坯子,小心地顺着锅沿滑到滚烫的油里,油条迅速地膨胀起来,三三的筷子快速地夹住油条,用力均匀地连翻几下。阿妈说这一步很关键,翻得好的话,油条比平时看起来要大一圈。翻好了新放入的油条,三三还要照顾到锅里的其他油条,保证每一根油条都能受热均匀,恰到好处地炸熟,不夹生,也不过老,色泽金黄,油条宣软。有时候客人催的急,几十根油条同时在锅里翻滚,三三也能应付自如。
早餐摊除了卖油条、豆浆,还有绿豆丸子汤、胡辣汤。客人都是来赶集卖东西的小商贩,有的人吃两根油条,喝一碗豆浆或者胡辣汤,有的人吃一碗绿豆丸子汤就饱了,总共花费不会超过五块钱,小商贩都乐意赶早集,摆好摊子之后,在早餐摊子上吃了早餐,再去做生意。
为了早上的那会生意,阿妈每天半夜就要起床忙活,和油条面,洗面筋,打豆浆,做胡辣汤……三三夜里迷迷糊糊地起来上厕所,看到阿爸阿妈这么辛苦地忙活,鼻子一酸,脑子也清醒了,帮阿妈和面,蹲在地上看阿妈洗面筋,然后在阿妈的催促下回屋再睡会觉。
三三每天很早起床去学校早读,早读的一个小时,班级里所有的同学都放开了嗓子大声读课文,三三从不觉得无聊和累,反而读得很快意,很享受。早读结束就赶快回家帮忙做生意,常常活还没有忙完,就要丢下来赶快去上课。三三没有时间吃饭,快速地扒一碗丸子汤,飞快地跑到学校去。
三三喜欢热闹的清河镇,喜欢上学的路,也喜欢她的学校。学校在镇子西北边缘的大路旁,大路很宽,是平坦光滑的柏油路,学校里面也铺着柏油路,路两边种着两排高大的梧桐树,树下一路阴凉。楼房一栋栋排列整齐,左侧是教室,右边是教师居住区,最里面是个大操场,操场边上还有几栋学生宿舍楼。
三三家在镇上,不用住校,每天可以回家吃饭睡觉,相比住校的学生,不知道要幸福多少。然而三三还是好奇住校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经常随着住校的同学去她们的宿舍看,她看到脏乱堆积着杂物的双层床,床头的煤油灯,卫生很差的公共厕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