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关于“孩子”方面的事总是有意无意地闯入我的眼帘,好巧不巧,下午又看了一部叫《废城记》的记录片,心里堵得不得了。
红黄蓝出事的那几天,朋友圈里有人转发了关于这事的一个知乎高票回答,我也好奇点进去看了看。答者洋洋洒洒几大百字,说得无非一个主题,“你一个中产阶级,有什么资格要孩子。”评论尽是附和之声。
我也“有幸”成了他这想法的拥护者之一。之所以给“有幸”加上引号,是因为我对我目前所有想法和作为的不确定性。我不知道今后时间会不会给我火辣辣的一巴掌。
对于孩子这种事,我也觉得我考虑得太早了。它不应该是我这个年龄应该去考虑的事,但是生活总是要把它血淋淋的真面目展现给我看。
这个纪录片记录了北漂的最下层阶级的人的生活。你说他们远吗?其实也不远。你到街上去逛逛,路边的流浪汉,拾废品的老人哪个不是他们的影子?
现在大家总喜欢提社会阶层固化,说多了也觉得没啥大不了,你可别把“阶层固化”这四个字不当一回事,如果你知道经济学里的马太效应在中国的今天体现得是多么淋漓尽致,你就会明白有些人的世世代代是该多么绝望。
那些孩子在灰色苍穹下红扑扑的脸蛋,看得真令人心里泛酸。好在是不知愁的年纪。从小大人都告诉孩子要努力要努力,好好学习,改变命运。他们天真地相信市场上贩卖的所有励志故事,却总是忽略故事背后最重要的因素——资源。
若是有心之人不妨去做做调查,看看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有几个是家境贫寒的。家境一般的怕是都少得可怜。可是有能力做调查的不会公开站出来说,没能力做调查的,那还是怀点希望好,至少社会安稳。
这并不是说阶级之间的通道完完全全被阻绝了。高考、婚姻还有那从来琢磨不透的命,都是路,只不过狭隘得很。你两条腿走路的哪里比得过人家开飞机的?
可是人们还是会放心大胆地生。生育似乎成了一种使命,一种他们活着的证明。
记得早先大一的时候,老师曾问了一个无聊透顶的问题:“假如你还有三天可活,你要做什么?”我基于人本性的自私和放纵,觉得那肯定是一天好好陪陪家人,写好遗书。一天去西安看看(它是我中国最爱的城市,可惜一直没有去过,想着以后有了爱人要带他一起去,按照三天的设定,只能自己去了),最后一天啥也不做,找个没有人的安静美丽的地方躺下来好好晒晒太阳,最后买点白粉啊海洛因啥的自杀,死前好歹快活一会。我觉得自己的想法已经够奇葩了可是班上男生的回答实在令我大吃一惊。
“我要给我们家留个后。”
后面我才知道这是大多数中国男人的想法。当然那是别人的生活,我也不去评论。但是就我个人而言,如果我是那个给“他”留后的女人,我一定要把那个孩子打掉。即使我知道流产和堕胎对女性身体的伤害有多大。
抽着吃饭的时间写了这点,逻辑勉强还算清晰,下面我想瞎叨叨什么,朋友们估计已经可以猜到了,欢迎讨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