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紧锣密鼓的洋思教学模式培训,深有感触。
这几天的培训,我重学了有形的知识又接受到了一些无形的理论。有形指的就是洋思模式的课堂流程几部曲:学习目标,自学指导,先学后教。放到我们语文课堂一般就是先通篇整体感知,然后品析文句、文意,最后课堂总结达到情感的升华。我想大家都很熟悉这些有形的东西。
而对我冲击更深的是这些无形的知识。
第一、洋思刁校对教材专研之深、之透,他—–一个在各地上过诸多场公开课的名师深读课文长达四五十遍,对文本的熟悉,让他可以解决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任何问题。我想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学习的。
第二点:先学后教中的学,怎么学?带着自学指导学,所以自学指导中的问题设置尤为关键,这个度能把握好:问题既能贯穿文章的始终,又能突出文章的主旨,还能照应作者的写作意图。问题切入的角度大胆、新颖,能高屋建瓴挖冈挈领。这对我今后教学有了新的启示:问题的设置既要让学生达到对文本的解读,又可以无形中给学生传授阅读题的答题技巧和写作技法。
在讲第三点:先学后教中的教之前我想了想我们大家心目中的公开课应该是怎么样?我们一般是不是希望在公开课上学生最好不要出问题、出状况,能在我们老师预设的情况下积极完成课堂教学。可刁校他不怕在课堂上出现问题,因为没有问题才是问题,没有问题不代表没有问题,那也许被隐藏了。而在刁校的课堂上出现问题时,真正落实了兵教兵,而当兵实在不能教时,老师在适当的点拨。
第四点当堂训练能紧扣文本,结合课文后的练习题
六:给我印象最深的又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教师尊重教材,但又敢于跳出来将文章打烂,按逆向思维重新组合,与作者,编者的初衷再对比,让学生能浅显易懂地辨别出优劣,达到心灵与教材,教学目的的高度契合!
二、一个老师要有很深的文学积淀。从字的读音,词义辨析,句子语言的品析,通篇课文的纵横思维挖掘潜在问题,作为预设,应对学生的提出的各种质疑。
三、一个老师的气质形象,需要平日的严格训练和自觉约束,加上借鉴他人(比如公开课名师,电视台主持人)的风格牵引,影响自己的语速,遣词造句,甚至自己的肢体语言。
当然学习永远是在路上,我想用句话概括我的想法: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