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的世界崇尚更高、更快、更强,但我们的生存法则未必是孩子的成长规则。
能意识到这一点,磨蹭就不是洪水猛兽,无法共存。
只不过我们与其纠结磨蹭,不如换个思路,试着做这3件事。
1. 一起寻找“问题出在哪儿”
孩子的磨蹭都是表象,内核一定事出有因。
比如,孩子写语文作业就快,写数学就磨蹭,几道题做很久,一会发呆,一会喝水,一会抠橡皮。
一个人效能感低,就会有焦虑心理,孩子的磨蹭也是他对学习吃力的逃避。
再比如,我们总是在旁边催促:能不能快点、你太慢了、要么别去了!
这些不悦耳的声音,不能激发孩子的效率,反而容易激怒孩子的抵触心。
所以说,陪孩子分析磨蹭的原因,不仅能解决磨蹭,还能培养孩子自主反思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变化,他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我们的建议。
2. 以身作则去影响,而不是提要求
很多父母做事雷厉风行,绝不容忍孩子磨磨蹭蹭。
但改变的发生,不是把自己的标准强加在孩子身上。
而是通过以身作则的影响,让孩子内心有所触动。
童话大王郑渊洁每天四点半起床写作,因为一天中最重要的事要先做。
女儿从小就明白这个道理,放学回家第一件事,从来都是先写作业。
郑渊洁有写待办事项的习惯,女儿凡事都做计划,做完一件划掉一件。
让孩子尝到成就感的甜头,孩子才愿意仿效父母的优点。
孩子有改变的决心,从不是因为命令,而是良好的感受。
3. 学会说“什么时候提醒你比较好”
《让孩子幸福的语言》书中,咨询师给焦虑的母亲出招。
当孩子磨蹭时,只问一句话:什么时候提醒你比较好?
比如,孩子放学后,玩手机、看动画片,父母催两句,他总有各种借口搪塞。
我们拆穿借口,孩子下不来台,亲子局面就很紧张。
我们只负责提醒,孩子倒会认为:自己的事,自己没做好,这很惭愧。
换位思考,职场中别人这样和我们说话,我们下意识反应,其实也是:自己没做完,好像很丢脸。
父母没必要焦虑磨蹭,孩子明白要为自己行为负责,他行为“自发性”自然就会培养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