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打架, 对家长来说, 是非常常见而头痛的事情. 每次看到孩子们在相互抓头发,抠眼睛, 家长们就会惊慌失措, 赶紧上去把孩子们分开. 被攻击的那个孩子得到的一定都是安抚, 主动进攻的孩子则只会被狠狠地责备甚至惩罚.
实际上,孩子攻击他人是因为他们希望得到关注, 却不知道如何找到正确途径的表现. 从大约四个月开始, 孩子在吃母乳的时候有时会咬妈妈, 随着慢慢长大, 抱他的大人会渐渐变成他首先攻击的对象: 包括揪大人的头发之类. 一岁半左右至两岁期间, 孩子开始会将这种行为转移到其他小朋友身上.
在老外看来, 攻击他人的孩子其实更应该得到家长的关注. 他最初的目的只不过是想和其他孩子做朋友. 他会对自己攻击造成的结果感到害怕. 老外的家长不太会因此担心孩子会变得好斗. 当然, 在安抚孩子的同时, 他们也会教育他攻击别人的这种相处方式是不对的.
对于有两个孩子的家庭来说, 家长可能会苦恼地发现,两个孩子大部分时间都能和其他小朋友友好相处, 但只有一个小朋友, 让他们无法做到忍让. 那就是他们的兄弟姐妹. 我的两个孩子小时候就是如此。
一开始, 弟弟只会一边伤心地大哭一边转向我, 要抱抱. 等弟弟八个月之后, 他开始懂得反抗姐姐了. 姐姐抢弟弟的东西, 弟弟就会非常大声地尖叫. 趁姐姐不注意的时候, 弟弟也会开始揪她的头发, 发动战争. 随后, 两个人就会一起在地板上翻滚, 大声哭闹起来.
我第一次看到他们打架的时候, 吓了一跳, 最先想到的是: 谁先动的手? 后来, 我发现这个问题没有什么意义. 更重要的问题应该是, 他们”动手”后的结果是什么?
结果显而易见: 他们相安无事的时间居多, 偶尔地打闹, 让他们慢慢学习对方, 学习和对方相处的模式. 并不需要我来做判断谁错谁对. 有时候, 也确实没有谁对谁错.
两个孩子都是我的宝贝, 我不希望我的态度让其中一个认为我有偏袒之嫌. 如果他们在外面和别的小孩玩, 我会希望他们不会攻击别人的同时, 至少是能保护自己, 不会是个过于软弱的孩子. 仅此而已.
虽然他们都还年幼. 但是家长应该相信他们有自己的交流方式.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常常觉得老外的孩子没中国孩子那么娇气. 老外家长很少像我们这样过于关注孩子, 像我们这样, 不能容忍自己的孩子受半点委屈, 迫切希望帮孩子把他们之间的问题立即通通解决掉.
孩子之间有冲突的时候, 老外主张家长不必每次都忙着介入. 如果确实到了需要干涉的地步, 家长的主要任务是各自领开自己的孩子. 此时家长的反应轻松, 孩子就会知道这只是生活中常常会发生的简单问题. 如果家长的反应过于紧张, 孩子就会把沟通问题想得非常可怕而困难. 下次遇到同样的情况, 孩子只会哭闹, 等着心疼的家长来救火.
而对于表现得过于粗鲁的孩子, 老外认为家长不需要过于恼火, 轻易裁判他是个令人头痛的孩子.多让他和同样情况的孩子呆在一起, 让他们从对方的行为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比家长说教, 给孩子讲不应该打人的道理, 或者单纯责备惩罚他效果要好得多.
时时刻刻保护好孩子, 不希望她受到任何伤害, 是个家长的愿望. 不过,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需要在任何时候都严严实实地把他们包在我们的羽翼之下.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放手. 相信他们会在和其他人的冲突中学会沟通, 学会长大, 学会自己保护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