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楠楠会说话开始,就经常出现一些“金句”。令我们捧腹大笑的同时,也能够很好地看到楠楠语言发展的一个过程。
现在楠楠快三岁,又将开启一段新的旅程,想记录下这段时间他语言的发展,为后面的语言学习总结经验。
我和楠楠爸爸在语言表达上都不是很擅长。因此,从楠楠刚出生,我们便做了一些功课,希望能够弥补我们这一块的不足。让他能够更流利自如地表达和沟通。
说话前的生理准备: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孩子很大但说话还是不清楚,除了天生的,更大可能是后天口腔肌肉锻炼不足。
在每个孩子会说话之前,他们的口腔肌肉都需要得到锻炼。这个途径便是吸吮和咀嚼。因此,孩子的吸吮和咀嚼能力会对孩子说话早晚有一定的影响。
吸吮是婴儿的本能,这种能力随着婴儿月龄而增强。因此,母乳喂养、科学地奶瓶喂养是很有必要的。
刚生下楠楠没多久,因为没有母乳需要瓶喂,可楠楠再怎么也不要奶嘴,医院里的阿姨只能勺喂,但后面这样的情况一缓解,阿姨立马让我母乳亲喂。当时的了解是怕对勺子产生依赖,不再吃母乳和奶瓶,但现在想来,也是怕楠楠口腔肌肉得不到锻炼。
半岁可以吃辅食的时候,我给楠楠的食物就慢慢从糊状、泥状到半流质、半固体再到固体。不能因为怕麻烦而一直喂糊状或流质食物,这样孩子的口腔肌肉便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在孩子生理已经做好准备的同时,平时和楠楠的互动主要用下面这几种方法进行语言启蒙:
描述:
在楠楠不会说话前,不管家里还是外面,我们看到的东西几乎都会给他描述:
我们正在过马路,现在是绿灯,所有我们可以通过,两边的骑车在耐心等待,等我们通过,红灯变绿了,汽车就可以通过了;
楠楠坐在餐椅上看妈妈做饭,妈妈正在做今天的晚饭,今天我们要吃什么呢?哦,有米饭,有蔬菜,有番茄……你喜欢吗?要不要摸一摸(边说边和他互动)。
这个过程是很枯燥的,因为没有回应,只有偶尔的咿咿呀呀或一个笑,没有真正的对话。但这个“输入”过程却非常重要,既让孩子认知了周围的世界,又能够为后面的语言“输出”做最基础的铺垫。
互动:
楠楠能够说话后,我也是按照这样的互动方式“描述”每个我们看到的场景或正在做的事。等他一岁多,有时当我描述完,他会突然蹦出一些我说的话里的单词。
记得有一次骑自行车带他去上早教,走到一段修路的地方,楠楠突然很大声:妈妈,坑坑洼洼!
想到这里就会觉得很好玩,因为每天骑车我会和他描述看到的各种场景,路过那里的时候,给他描述过:楠楠,这里在修路,有点坑坑洼洼,你要坐好哦。
像这样“金句频现”的时候还有很多,也让我能很清晰地看到通过和他的不断互动,他的语言启蒙初见成效。
有逻辑地表达:
还是每天带他去上早教的路上,还是那段修路的地方,有一段时间,他经常这样说:妈妈,这里在修路哦,坑坑洼洼的,你要小心一点骑车哦,不然我会摔下来的。
他这里的表达有描述事实(这里在修路)+描述现象(坑坑洼洼)+建议(要小心)+后果(我会摔下来)
虽然这些都是我平时给他说话的模式,但他自己运用的时候,还是很出乎我的意料。
在日常和楠楠的相处中,我们都会尽量用他能懂、同时又有逻辑的语言来表达,比如:首先,要做什么,其次,要做什么,接下来,要做什么,最后,要做什么:因为……所以……;……和……一样等等。
这样长期下来,他说话也就越来越有条理性。
记得有位很德高望重的历史老师问我们:语言是怎样产生的?
他的回答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当人类感到有话非说不可时,语言便产生了。
我觉得这句话,同样对婴儿语言启蒙适用。
语言是我们思想的载体,也是表达情感的介质。
当孩子在父母高质量的陪伴中感到安全;当他与父母有了很好的链接;当他非常期待地想要模仿或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孩子的语言启蒙,也就慢慢产生了。
工作不易,带娃不易,又工作又带娃更不易,但仍愿我们能高质量地陪伴孩子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