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读的是,《小学数学教师》这本杂志的推荐文章,题目是《教师听课,关键听什么》。文章从“听课的结构、听课的重难点、听课的氛围、听课的总结和反思”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这是惯常的听课方式,无可厚非。
前两年开始学习佐藤学的“课堂的挑战”或者“学习的革命”,听课时转而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我也会从头至尾试着观察某一组或者某几个学生,观察他们得学习是否真正地发生。
那时候开始理解,教师上课讲得无论有多么精彩,如果学习没有深入的、充分地发生,都是假学习。所以课堂上,我关注的是学生的真问题,学生会的,我让他们自己试着解决;学生偶有不会,商量着解决;确实大家都不会的,我会给予启发,引导他们解决。
现在我的学校,倡导的是PBL课堂。这样的课堂恰好是我再努力追求的。那么我听课的重点,更是理直气壮地有意忽略关注教师的教,凸现关注学生的学。
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我关注的是:
(1)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2)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
(3)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
(4)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等等。
当然,我们去听课,实际上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
在评价一节课时,我会把学生的发展状况作为评价的关键点。这个发展状况就包括:是否关注到了个别学生,特别是那些发展挺好或者后进的学生,是否做到了“心中有学生”,这也是我们学校的课堂理念。
因为教学的本质既然是学习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学习者学习活动的结果势必成为评价课堂教学好与坏、优与劣、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
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如果思维得到激发、学业水平得到充分(或较大程度)的发展与提高、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或较大程度)的激发并产生持续的学习欲望,则可以认为这就是一堂很好的课。
当然,看别人的课,倒是比较容易,而要落实到自己的实践中,确实又是一件痛苦而又艰辛的事情。但不管怎么样,如果秉持着这样的观点看别人的课,那么至少,自己的课堂也会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