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长也不算短的假期,只读了一个人的三本散文集。
那天孩子爸凑过来,
你不睡觉在看什么?
翻译《源氏物语》的人写的。
啥?
连战姑妈的女儿。
哦!
林文月在内地知名度不及其他很多台湾作家,除了译著《源氏物语》,其他很多书主流书店都未见到。
初读林文月的散文,是在第一次去京都前,她在京都大学留学时写的《京都一年》,1986年的作品,内地在2006年才首次引进,书已经绝版,在网上买了台湾三民书局的原版。冷静克制的笔调,在众多京都游记中,无法超越。
有人说林文月的文笔不吸引人,文笔这种东西,其实见仁见智各有所好吧。跟穿衣一样,随着年龄阅历,喜好也会不知不觉改变。大学同窗在诚品工作,有次闲谈,说现在中学生怎么一来就找白落梅丁立梅余秋雨,老师都推荐的什么书,我只能笑笑说你去看看凤凰传媒的推荐书单,新华书店进门显眼位置的摆放啊。我自己在高中也一度迷恋余秋雨的文字,以为那就是大气开阖,文采斐然。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这样的句子抄在本子上当宝贝背得不亦乐乎。后来阴错阳差读了中文系,却也既来之则安之看了一些书,想起中学时期的很多理解,是青涩而稚嫩的。
林文月的散文,没有大起大落,平淡冲和,内敛宁静。
余光中认为林文月的散文风格有三个特色:第一是淡雅,在平易而素净的文字背后,流转着一股温情。第二是她的语气常是略带自抑的低调,颇具她期望的涩味。第三是她的散文多为叙事,乃能免于一般纯抒情散文的滥情与其并发症。是成熟而深永的作品。
齐邦媛在《巨流河》中提到林文月:在我们私人聚会中,文月很少有激昂慷慨的样子,常常是那个“你爱谈天,我爱笑”的笑者,发表见解,也是语调沉稳,不着急的样子。
随意感受一下林老师的文字:
文学院前那一排榄仁树,什么时候变得如此茂密繁荣?枝叶横生几越过行道投影半边柏油路了。举首仰望,阳光与青天在枝丫交错阔叶重叠的隙缝间透露。——《在台大的日子》
我看见自己坠落下去。一次又一次。
以一种疾速如落石般的重量。
以一种飘忽如羽毛般的轻盈。
以一种翩跹的舞样。
以一种朦胧的澄明。
——《白夜·阿拉斯加印象》
车抵翡冷翠时,正下着雨。带一丝寒意的微雨,使整个翡冷翠的古老屋宇和曲折巷道都蒙上一层幽黯与晦涩。
——《翡冷翠在下雨》
没有一句话特别惊艳,却每一篇都温暖可爱。有一篇她提到自己的写作心路,认为文章最重要的是充实深刻的内容,若是内容贫乏徒有文采,便流于“瘠义肥辞”,不足取了。她的导师台静农教授告诉她,文章还是要有一些涩味的好。看她早期的散文,常有骈句生僻字,足见古典文学功底,后来就慢慢变了,看着普通,却难以模仿。
读完,因为喜欢,又网上搜罗了另外几本。三年前在宇治源氏物语博物馆立下重读《源氏物语》的豪言壮语也总算不再是空话一句了。
来看看台大中文系第一才女,一代名媛本尊吧
没有文学,人生多寂寞人到中年理想中的样子就是这样,安然若素。
还是林老师的话吧。文学是借文字表达个人经验感思的,透过文字,共享世事人生的许多欢乐与悲伤。没有文学,人生多寂寞!
雨天夜读,很惬意。
明天上班了,不忧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