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你对“爆款课”存在哪些误区?

你对“爆款课”存在哪些误区?

作者: 醒职场袁茹锦 | 来源:发表于2020-01-08 23:23 被阅读0次

    “爆款课”这个名称,更多的出现在培训行业、在线教育行业、知识付费行业等领域。每个培训师都希望自己能拥有一门或几门“爆款课”,但市场上对于爆款课的特点,存在着以下的一些误区。

    【误区一】

    受众面广:也就是说,覆盖人群得广。比如你打算开一个摄影的课,就会有很多人想来学习,提升自己的摄影技巧,拍出美美的照片。可是如果你开一个“花卉摄影课“,100个人中可能1个都不会来听。因为学习摄影课,本身就可以学习到比较全面的摄影技巧,拍人物、拍建筑、拍风景、拍花草、拍物品……应有尽有,何必再单独去学习一门专教如何拍摄花瓣的课程呢?

    【误区二】

    课程刚需:刚需的产品在市场上,总是更容易推广也更容易脱销。同样的,课程也是一样。这也是为什么,K12教育会比面向企业培训的培训机构做得好,针对职业技能的培训(比如英语培训、软件技能培训等)会比通用课程的培训做得好。越是有刚需的课程,在市场上越是受欢迎。

    【误区三】

    名师光环:名人效应。同样的课程,清华大学的教授和不知名的老师,人们应该都会选择前者,从阿里巴巴出来的高管和从不知名公司出来的管理者,人们应该都会青睐于前者。

    【误区四】

    干货内容:能够成为爆款的课程,一定是有干货内容的课程,一定会让学员学习完之后有“获得感”和“超值感”。

    【误区五】

    价格尖叫:价格要么符合学员的学习预期(甚至比预期还低一些),要么性价比超高,价格惊喜到令你无法拒绝。

    为什么上述这些看似正确的特点,实则是关于“爆款课”的误区呢?

    我们先从第一个误区——“受众面广”的角度来说,爆款课一定是受众面广的课程吗?有没有可能小众课成为爆款课呢?

    比如说,做摄影课程的人很多,这个课覆盖的人群虽然很广,但因为开课的机构多,所以竞争也很激烈,摄影课的市场已经是一片红海了。

    这时候就有人另辟蹊径的思考:学习摄影和学习花艺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文艺、喜欢美好的事物、渴望发挥创造力。那么可不可以把摄影和花艺结合起来,做成一门“花卉摄影”课呢?

    “花卉摄影”课虽然是一门小众课,但是中国人那么多,如果把想要学习这门课的人都聚集起来,报名人数也不容小觑,对于一个培训师或者一个小机构来说,这里面的利润也是很可观的。

    而且,由于这个市场过于细分,所以没有人会进来和他竞争,那么就很可能突破红海的同质化之限,做成国内知名的“花卉摄影”课,反倒比那些大同小异的摄影课程,更容易崭露头角。

    小众有小众的玩法,细分市场有细分市场的活法。

    接下来从第二个误区——“课程刚需”的角度来说,试问,非刚需的课能不能成为爆款课?

    在当今的培训市场上,结构性思维、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DISC……哪一门课不是爆款课?又有哪一门课是真正的刚需呢?

    没有掌握结构性思维,就没法在职场上混得如鱼得水了吗?

    没有具备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就一定会面临职场危机吗?

    没有学会DISC性格分析的技巧,就一定缺乏人际敏感度吗?

    很明显,这些课程不是刚需,但是他们依然成为了爆款课。可见,一门课程是不是刚需,并不影响它成为爆款。

    只要是市场有需求的课,都有机会成为爆款课,关键看怎么运营和打造。

    第三个误区——“名师光环”的角度来说,什么样的老师算是“名师”,你如何评估这个老师是不是“名师”?

    清华北大的教授就一定是名师吗?

    从BAT三家公司出来的高管就一定是名师吗?

    拿到了高级职业培训师证书的就一定是名师吗?

    写出过很多10万+的爆文,就是文案领域的名师吗?

    ……

    其实,对于什么是“名师”,市场上并没有定论和标准,普遍是根据主观来判断的。

    有的人重视老师的资质,老师的资质证书越多,越觉得这个老师不错;

    有的人重视老师的出身,要看老师是不是从世界500强或者知名企业出来的;

    有的人重视老师的经历和口碑,要看老师过去做过哪些培训,培训过的企业/学员评价如何。

    由此可见,评价同一个老师,不同的人因为关注点不一样,看到的是不同的面,根据这些“基本面“,可能会形成相同的判断,也可能形成完全相反的判断

    那我们不如追根溯源的来想一想,名师是怎么样成为“名师“的呢?

    其实,名师也是从“不出名“逐渐到”出名“的,这是一个过程,也是一条必经之路,那么名师是怎么从”无名“到”有名“的呢?

    想想看,明星是靠什么出名的?

    很多歌手,是靠某一首风靡大街小巷的歌曲出名的,比如唱《他一定很爱你》的阿杜,唱《两只蝴蝶》的庞龙,唱《为什么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的郑源……很多演员,是靠一部收视率极高的电视剧出名的,比如,赵雅芝《新白娘子传奇》、朱一龙《镇魂》、郑伊健《古惑仔》、林青霞《东方不败》……

    同样,培训师怎么出名?也是靠有口皆碑的课程,才有机会出名的。

    所以,“名师“是怎么来的?第一取决于你的课程质量和口碑,毕竟培训圈子很小,只要有口碑就会有市场;第二取决于推广渠道和推广方式,第三取决于你积累的成功案例。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个人其实都有机会成为“名师”。

    下面从第四个误区——“干货内容”的角度来说,什么叫做干货?

    让学员有“获得感”和“超值感”的课程就一定是干货内容吗?

    有没有可能是老师讲得知识点很多?

    有没有可能是课程结束后送的礼物比较多?

    有没有可能是老师把一些常见的概念进行了包装,让学员误以为是“干货“?

    什么样的课程才算是有“干货内容“的课程?——有价值的课程。

    那么课程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你的课程价值,不是取决于你在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而是取决于你的学员学完之后能够做成什么事情。

    也就是说,课程价值=学员学后应用产生的价值。

    这个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是从不会到会,一个是效率提升,一个是产生收益

    【不会到会】

    比如,现在市场对于新媒体运营职位的人才需求量很大,各种企业都在高薪招募新媒体运营人才,但是新媒体运营也是需要技术的,你不会这个技术的时候,就无法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但是假如你系统的学习了新媒体运营,学会了这里面的技术,具备了新媒体运营的能力,就可以胜任这方面的工作。这就是通过课程实现了价值。

    【效率提升】

    比如说,杨隆恺老师的版权课程《转智成视,1天驾驭PPT2016》,可以让会做PPT的人做PPT的效率提高很多倍。很多老师以前没有学习这个课程之前,做一个完整的课件通常需要7天的时间,学习了这个课程之后,做一个课件只需要2天的时间了,节约了5天时间,这就大大的提高了效率。

    【产生收益】

    产生收益指的是,学习之后,从单纯的会使用某个知识或技能,到能够运用这个知识或技能来产生收益。比如说,我有一门关于社群运营的课程,叫做《三招九式玩转学习型社群》。该课程融汇了我多年运营社群的经验,可以帮助一些有社群但没有实现社群变现的伙伴,通过学习来掌握一些方法,规划出自己社群的商业变现模式,从而实现社群变现,这门课程,就能够让学员通过学习来产生实际收益。

    如果你的课程能够让学员从不会到会,或者提升效率,或者是从没有收益到产生收益,那么对于学员来说,这就是一个必学的课程,这就是一个真正有“干货内容“的课程,因为学了就能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学了就能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收益。

    归根结底,能体现课程价值的课,才能被称之为“干货课”,而课程价值,体现在学员学习课程之后产生的变化上。

    最后从第五个误区——“价格尖叫”的角度来说,产生这种想法是缘于没有掌握定价的原理。

    《让顾客自己来定价》一书中提到,悲观主义者往往认为,一旦提升产品的价格,销量就会受影响,你有这样想过吗?

    但作者经过大量研究和咨询,发现,在不改变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固定成本削减1%,盈利能力平均提升2.45%;销量提升1%,盈利能力提升3.28%;降低1%的可变成本,盈利能力提升6.25%;然而,提升1%的价格,盈利能力可以提升10.29%!

    所以,善于拉动价格杠杆的公司面临的收益远大于风险。

    误区五中提到的“价格尖叫”,其本质是基于成本和竞争对手来定价。

    另一种定价方式是基于价值定价。基于价值的定价方法以购买者的感知价值,而不是卖者的成本作为定价的基础。定价的起点在于充分的理解产品/服务为顾客创造的价值。

    基于成本的定价是产品导向的定价,基于价值的定价方法是以用户为导向的定价,定价决策始于对消费者需求和价值感知的调研分析,制定的价格符合消费者的感知价值。

    顾客的价值感知度决定了价格上限,而成本则设定了产品定价的最低底线。

    通过对定价规律的洞察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三个结论。

    第一, 每一种定价都可能导致不同水平的需求。

    所以,课程的产品结构不能过于依赖单一品类,要做系列化的延伸课程,选择更有优势的差异化细分市场,才能通过不同课程产品的差异化定价策略,覆盖尽可能多的人群。

    第二,价格可以随着价值的变化而变化。

    所以,如果你的课程持续进行迭代,成功案例越积越多,培养出的优秀人才越来越多,那么,随着课程价值和口碑的增加,课程价格也可以同步增长。

    第三,课程产品和其他产品一样,也有品牌溢价。

    品牌是可以溢价的。面对同样的产品和服务,不同的顾客有着不同的支付意愿。拿奢侈品包包来举例,同样的材质,同样的做工,同样的设计,同样的图案,没有品牌的包包和爱马仕、普拉达、LV等品牌相比,高端消费者情愿多花几千甚至上万买品牌包包。

    课程也是一样,如果你的课程能做成爆款课,能在行业里面拥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那么你也可以定高价,因为品牌课/爆款课,通常会面临供不应求的局面,当需求大于供应时,产品提供方就会有更大的定价权。

    产品价格是否合适,最终由用户决定,所以价格并不是越低或者越高越好,而是应该建立在对市场需求及用户感知价值等了解的基础上。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你们突破做“爆款课”的误区,知道爆款课有其容易的一面,也有艰难的一面;有标准的一面,也有灵活的一面;有风险的一面,也有增值的一面。

    如果,你真的想做一门爆款课,就一定会想尽办法、绞尽脑汁的去实现它。毕竟,通过一门有价值的课程,你有机会让自己的生命之光流淌经千万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对“爆款课”存在哪些误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weea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