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这句话我读了好几遍,才恍然大悟,难道兰迪•韦弗还活着?爸爸知道吗?
我继续读下去,全国人民为此义愤填膺,几乎各大报纸都刊登了文章,抨击政府对生命的无情,漠视。司法部启动了调查,参议院也举行了听证会。双方都建议对交战规则进行改革,特别是在使用致命武力方面。
韦弗一家提出赔偿两亿美元的非正常死亡诉讼,但最后政府给薇姬的三个女儿每人100万美元,他们达成了庭外和解。兰迪•韦弗获得了十万美元赔偿,除两项与出庭有关的指控外,其他的所有指控均被撤销。兰迪•韦弗受到各大新闻机构采访,甚至与女儿合作出了一本书,现在他靠在枪支展览上演讲为生。
如果这是一套掩盖之词,那编的可够糟糕的,毕竟有媒体报道,还有官方调查和监督,这些不都是民主的举措吗?
有一件事我至始至终不明白,为什么联邦特工一开始包围了兰迪•韦弗的小木屋?为什么兰迪会成为攻击目标?我记得爸爸说过,我们也可能成为目标,爸爸一直说,总有一天,拒绝被政府洗脑的人,不让孩子上学的人,政府会上门们找他们算账。13年来,我一直以为政府盯上兰迪•韦弗的原因是:要强迫他的孩子们上学。
我返回页面顶部,重新阅读整个条目,但这次没有跳过背景故事。根据所有消息来源,包括兰迪•韦弗自己,冲突始于他将两支枪管锯短的霰弹枪卖给一个他在雅利安国民组织集会上认识的卧底。这句话我读了不止一遍,事实上,读了很多遍才恍然大悟。原来该事件的根本原因是白人至上主义,而不是在家上学,政府似乎从来不会因为不让孩子接受公共教育而杀人。如今这道理对我来说太显而易见了,很难理解为什么我曾经还相信过别的东西。
有那么痛苦的一瞬,我认为爸爸说了谎,接着我想起他脸上的恐惧,沉重而急促的呼吸,我确信他真的相信我们身处危险之中,我努力寻求一些解释,几分钟前才学会的奇怪词语浮现在我的脑海:偏执、狂躁、自我感觉良好、被害妄想。
终于,网页上的故事和伴随我童年的故事都说得通了,爸爸一定是在哪里读过,或者在新闻上看到过鲁比山事件,不知怎的,经过他狂热的大脑一加工,他不再是别人的故事,而是演绎成了他自己的故事。如果政府追捕兰迪•韦弗,那么肯定也盯上了吉恩•韦斯特弗,因为他在与光明会的斗争中一直站在前线,他不再满足于阅读别人的英勇事迹,于是为自己锻造了一顶头盔,骑上了一匹老马。
我开始沉迷于对双向情感障碍
的研究,按照要求,我们要为心理学课程写一篇论文。我把躁郁症作为研究对象,然后以写论文为借口,咨询了大学里的每一位神经学家和认知专家。我描述了爸爸的症状,但并没归结于我我父亲,而是一个虚构的叔叔,有些症状非常符合该病症,有些则不。教授们告诉我,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