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是我们民族精神凝聚的时期——这句话不大好理解。说开一点儿,同一个计策,敌人用得再好叫阴谋诡计,我们用的再不好叫神机妙算。
在秦帝国建立之前,公元前359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从秦孝公到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一共六世:指的是秦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六代。
余烈:遗留下来的功业。烈:功业,基业,事业。在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时间里面,这六十的近一百四十年中,秦国由弱变强,你说是阴谋诡计也好,神机妙算也好,给我们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这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经济是基础,是起决定作用的是后人一定要牢记于心的。特别是近两年发生的几场战事,让我更加认清了这一点!
今天的天朝宛如商鞅变法后的秦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综合国力连上几个台阶。想当初,秦国也是边陲小国,四周强敌环伺。亚圣孟子说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秦国西部的戎族建立的几个部落式国家,与秦国血雨腥风四百年,也可以说秦国从建立之初就“生于忧患!”戎族其中的一个国家义渠更是压着秦国打。
秦国曾经在短时间里面,有三位国王在与义渠战争中英勇牺牲,可以说秦国是在血泊中成长起来的。到了秦孝公改革的时候,形势并没有好转。
只是秦国确立了耕战立国,也确立了后世中国的基本的经济模式。虽然这种模式造成国人思想有保守的嫌疑——守土重迁,认为背井离乡是一件对不起列祖列宗的大逆不道的事情。直到现如今,这种思想在今天的改革思想冲击下才瓦解。
在春秋战国时期,特别是秦国统一天下的过程中,战争和外交斗争艺术令人眼花缭乱,我们今天也在享用这些计策——这些计策浸染在我们的骨子里面,和我们的血液混合在一起。
这些计策不仅仅是庙堂那些衮衮诸公所拥有的,即使偏远山村的老太太,头脑里面也是一部活学活用的兵书。
特别是我们的文化强调“家国一体”——我们也有华夷之分,可孔子说“夷在华则华,华在夷则夷!”我们这个文化共同体,在近代才形成汉族这个名称。
我们这个民族的模式,似乎就是为了全球化量身定制的。集约化管理模式,也是秦国首先采用的,即使是一支羽箭。
上面也要刻上弓箭的名字,如果出现质量问题,会被追究责任。更为重要的是,采用标准件模式生产,弓弩的部件可以无障碍的互换。
现如今天朝的模式也是沿用秦国的模式,现如今的国际形势的优势在我。我们隐忍,或许再有十年,我们的国力更加强大,很多问题会迎刃而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