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隐白,健脾祛湿第二穴

隐白,健脾祛湿第二穴

作者: 漂刘儿 | 来源:发表于2019-03-24 12:36 被阅读0次

隐白,健脾祛湿第二穴!

隐白穴首先定位是脚,以大脚趾指甲盖的边缘做一条横线,然后以指甲盖的内测做一条竖线,横线跟竖线交叉点。用你拇指的指尖的位置,点在这个位置,揉或者按压,或者借助于家里面的棉签按压,每次五分钟。脾虚,睡觉容易流口水的朋友,也要常按压这个穴位。可灸。

隐,指隐藏;白,为金之色。穴为足太阴之井。足太阴属土,土者金之母,言足太阴脉气所起,手太阴金气所隐,故名隐白。该穴出自《灵枢·本输》的“隐白者,足大趾之端内侧也”。

隐白,健脾祛湿第二穴

坐垂足或仰卧,于足大趾趾甲内侧缘线与基底部线之交点处取穴。

统摄血液的大穴

隐白穴为足太阴脾经的井穴。中医认为“脾统血”,意思就是脾可以统摄血液,使血液运行于血管内,而不溢出于血管外,故对于各种出血,该穴有特殊的治疗作用。“女子以血为本”,当女性发生妇科疾病诸如经期量过多、崩漏等出血证时,要及时掐按足大趾内侧趾甲根角旁的隐白穴。不但在月经期,在月经间隔期也应当经常掐按,坚持一段时间,就会消除这些烦恼。该穴不但对妇科出血有效,对诸如便血、尿血等慢性出血证也有特效。

按摩隐白,开窍醒神

本穴为脾经井穴,有开窍醒神、定惊之功,主治昏厥、惊风、癫狂、多梦、心烦善悲等。

现代医学新用法

  现代医学常用于治疗五官科疾病,如牙龈出血;神经系统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休克、小儿惊风、昏厥;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道出血、腹膜炎、急性胃肠炎。

功效指压

两腿盘坐,以一手拇指指尖掐按隐白穴。掐按的力度以能耐受为度,注意不要掐。

相关文章

  • 隐白,健脾祛湿第二穴

    隐白,健脾祛湿第二穴! 隐白穴首先定位是脚,以大脚趾指甲盖的边缘做一条横线,然后以指甲盖的内测做一条竖线,横线跟竖...

  • 阴陵泉,健脾祛湿第一穴

    阴陵泉,健脾祛湿第一穴 阴陵泉穴属于脾经上特别好的健脾利湿,消肿利尿的穴位。我们很多人走路逛街多的时候,往往会感觉...

  • 爱中医情怀

    “四神”驾到,祛湿健脾有一套 “四神”驾到,祛湿健脾有一套 今天给各位“湿人”朋友隆重介绍四位主管祛湿健脾的“神仙...

  • 春天应是除湿天 食疗去湿

    玉米能健脾开胃,利水通淋。 山楂可消滞去积。 生薏米能健脾祛湿。 黑豆能补肾益阴,健脾祛湿。 春季最易有“湿”气,...

  • 健脾祛湿

    今天继续学习杨力老师的一些文章,前边学到了导致体内生湿的不良习惯。其中重要一个的祛湿方法就是健脾。中医认为...

  • 健脾祛湿

    1、湿气重症状 起床时疲劳头昏没精神,浑身湿漉漉大便不成形或便秘等湿气是粘滞的,长久积累容易形成湿邪,会导致记忆力...

  • 健脾祛湿

    “健脾祛湿”为医疗保健名词。脾主运化,喜燥恶湿,若为湿所困,则运化失常,表现为大便稀溏,腹满腹涨,不思饮食,嗳腐吞...

  • 祛湿健脾

    看见朋友圈在发四君子汤,传统的参苓白术,再加一味药,说是能调理身体,祛湿健脾。 是有点想尝试的,但是问了问价格,又...

  • 键脾去湿

    6图 健脾祛湿 “健脾祛湿”为医疗保健名词。脾主运化,喜燥恶湿,若为湿所困,则运化失常,表现为大便稀溏,腹满腹涨,...

  • 祛湿的关键先健脾

    祛湿的关键在于健脾,湿气淤在体内,就要疏通,脾经上易淤堵的部位叫阴陵泉穴。脾经不通、湿气郁结时,按此穴会感觉很痛,...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隐白,健脾祛湿第二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wfu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