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会靠科举取士,想要读书上学就找一个有科举经验的老先生来教,是谓私塾。私塾里只有一个老师,只上一门课,跟现代社会的学校有很大的区别。
工业革命之后,公司开始出现,企业如雨后春笋。劳动开始有了明确的分工,不再是一个人生产一整件商品。有些工作只需简单重复地动手,如流水线上的工作;有些工作需要动脑,如设计、改造流水线使其进一步节省成本,提升工作效率。然而社会上劳动力有余,知识阶级严重不足,于是企业主开办学校,培养各种企业运转所必须的知识份子。
虽然已经到了信息社会,但是学校的模式仍然沿袭工业时代,基本没多大变化。学校的使命仍然是为各行各业的企业主输出各种各样的人才。学生最迟到了大学,就必须选择一门专业,苦学几年与专业相关的知识,毕业后去与专业对口的企业里谋求一份工作。考上一所好大学,意味着将来可以选择一家好企业,赚取一份好薪水。
学校培养的是打工者,越是名牌学校培养的打工者越高级,但本质仍然是打工者。社会要发展,除了打工者外还需要创业者与企业家。尤其现代社会,后两者的需求尤其迫切。然而学校没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仍然停留在工业社会。据我所知,无论中外,没有任何一所官方的学校里有一门专业教授人如何创办企业。
所以寄希望于考上一所好点的大学,改变打工的命运是不现实的。想要创业,想要成为企业家,需要走出学校,从社会上寻找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