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孜孜不倦的努力下,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终于被我看完了。
《沉默的大多数》是我开始接触王小波作品的第一本书。这是王小波先生的杂文,里面是他对很多事物都发表了独特的见解,比如智慧与国学、中国文化、人性、中西对比等等。读完这本书后,我感觉自己的思维方式得到了改变升级。
他的文字拐弯抹角又逻辑清晰,偶尔的黑色幽默让人忍俊不禁。读他的作品,我总感觉到快乐轻松。“所有狂野粗俗的笑都被我咽到肚子里,结果把内脏都震成了碎片,此后的三个月,经常咳出一片肺或是肝”。这段文字夸张又十分有趣,彼时读这段的时候,我正在吃饭,因此差点喷饭,只得忍住,硬把饭咽下去。

一个人倘若需要从思想中得到快乐,那么他的第一个欲望就是学习。王小波先生喜爱读书,最大的痛苦是没有书可看。在农村插队的时候,那时正值文革时期,许多书籍是不允许被读的,王小波思想的乐趣得不到满足,只能傍晚时分坐在屋檐下,看着夕阳落下,余晖消散,心里的怅然感由然而生。现在的我们在书籍阅读方面有很多很多的选择,我们要多阅读,丰富自己精神生活,从思想中得到快乐与满足。
什么是有?什么是无?做爱做的事是有,做自己也不知为什么要做的事是无。你有兴趣想去做,付出努力,会获得相应的回报,就算是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东西;你没有目标不知道为啥去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后可能无所作为,就是无。有与无,可以有很多种解释,每个人的看法不一样,很多事物说法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要看个人的看法理解了。
蒙田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所以缺点中,最无可救药的是轻视我们自己。个人组成集体,个人十分重要,每个人都要有个人的尊严。尊严不但指人受到尊重,还是个人之价值所在。中国历史上有过皇帝对大臣施杖,那时候的大臣几乎没什么个人尊严,实在是可悲可笑,但就是没办法,古代实行的是帝王制,谁敢不满,就可能因此掉脑袋。到了现在,不用下跪,不用挨板子,但个人的尊严还是有所欠缺。在公众场合中,集体尊严大于个人尊严。公共厕所的脏乱差,个人肯定不会以为是自己的原因,会埋怨管理人员不能管理好,甚至埋怨政府部门监督不当。河流污染,大家也不以为然,不认为是自己的责任,认为不会影响个人的尊严,等等。其实这些多多少少会影响到个人尊严。我们不仅要注重国家的尊严集体的尊严,也要维护个人的尊严。
沉默是金,有时候沉默是一件好事,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但在该发声时要发声,沉默蓄力,一鸣惊人。在一件坏事中沉默,别人会以为你认同了这件事。对待不同性质的事,有不一样的态度、不一样的解决方式。把沉默当做一种生活方式是各人的选择,你可以不选择这种方式,但不能否定他人的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