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每个周四,备课最累。临近考试了,上午的初三试卷,备课接近三小时。下午初二试卷,又备课接近二小时。备课消耗了我许多时间和精力。晚上说课到最后,又感到了气力不足。
② 下周,全市期末统考,检验的时刻到了。我不能总给孩子讲现代文阅读,要有一些针对性。是时候弄些试卷,做一做讲一讲了。所以,一些其他地市的统考试卷,从网上下载了,打印给孩子们练习。用试卷巩固知识,测试掌握程度,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③ 初三的试卷有些复杂,做起来不容易。尤其文言文,那也是我的薄弱项。我的理解,课外的文言文,肯定基于课内知识。这些年,普通中学的文言文,我哪有接触呢?唉,基础不扎实,又没系统学,真是赶鸭子上架。
④初三的试卷,有的题型,答案虽有却无解析。这可难为我了。试卷的选择题,ABCD里,有一个正确的,答案给了选择,仅是简单的选择,然而错误的又错在哪里呢?有的还好,我能做出来。有的不行,只能从网上找解析,一个一个找,消耗了大量时间。这项耗时的工作,我只干到了一半,便有些急躁后悔了。这简直如同煎熬。现代文还好些,最怕还是文言文。遇到了一题,文言文断句。也是只有答案,没有解析。我必须告诉孩子,如何断才是正确。为了保险起见,又是翻书,又是网上求答案。结果,有一句的断法,找到了两种方法。哪种对?哪种错?我的头都大了。
⑤期中考试那会,李老师的视频课,有节课专讲文言文。我仔细听了,也学了,只是大概知道了虚词、实词、一词多译、古今异义等几个方面,但理解和认识仍然不够深刻。从一节课里,想有所悟,有所得,我,不行。当然,好处是打那以后,我常找些课外的文言文给孩子练练。我心里明白,这些训练浮于表面。我自己的理解不够深刻,掌握不够牢固,对重点的强调往往不够。上课教孩子,效果肯定要打折扣。
⑥任何事情贵在坚持。这种辛苦的备课,课外的常规训练,如同春风细雨,滋润着我的内心,那颗埋藏了许久的种子,渐渐发了芽。周四的晚上,我去上课,讲着初二的试卷,说着文言文的时候,突然强调起了重点:“雨在这里的意思是下雨,很明显,这是名词动用,一定要记下来。你再看这一道题,明显的一词多义,这些要牢牢记住。考试最容易考这些知识点。”我自己都不敢相信,我突然说出了这样的话,我又感觉到,卷子上几题文言文,仿佛开口说了话:“我们是重点,我们是考试要点,你要多注意了。”我一眼看穿了他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这些题型,一一从我的脑海里闪过。我的心里高兴极了。
⑦这半年,我课外教书,始终思考着一个问题。语文教学路在何方?小学的方向非常明确,作文阅读。初中呢?目前,我教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作文,甚至字词都全部教。这种教法,耗费精力,效果还不明显。我想尝试现代文阅读、作文和文言文三大块内容。现在,课上带着孩子写片断,希望在考试的卷子上,所教的孩子,能以片段组合的方式,写出一篇好的作文。那样,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