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没那么神秘的《智能时代》——读后感

没那么神秘的《智能时代》——读后感

作者: 稻草上的打火机 | 来源:发表于2016-12-19 20:19 被阅读0次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轮子上的每个点都在往复循环.

——题记

慕名来看吴军大大的书《智能时代》,历时两周,读完了这本书,科普性很强,深入浅出,一些跳出常规的思维方式的启发,对现阶段的我真的极为珍贵,在此分享一些读后感受 !(期待和各位看官一起讨论哈~)


首先,对作者想表达的主题进行梳理:

1 何为大数据?

所有能被数据化的东西都可以称为广义上的数据,所有数据本身并无意义,但可以运用专业技术从数据中分析出信息。得到的信息可能有用、可能没有,可能对也可能错,但这种获取数据和提炼信息的能力,是不同历史时期下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既然所谓的“数据分析”方法由来已久,为什么近些年被炒得这么火?因为技术手段革新(互联网等普及)使得分析所需的海量数据可以在短期内积累,同时,分析方法的进步,使得数据分析结果也可以在短期内重新投入生产实践。

作者给我们掰扯了一下大数据的定义和特征,大数据不仅量大,这个“大”更体现在重要性上,因为从数据中能挖掘出大量重要的信息,因此大数据的一些特征有:

(1)多维度。互联网数据各种维度相互交织,自然状态下就是冗杂且混乱的,但梳理出背后各种维度之间的关联和差异,就能创造巨大的价值。

(2)相对真实。和问卷调查比,这种轻松状态下的行为数据积累更能体现大众的真实想法。(但是,如果商业化太过头,人为干预太多,统计得到的流量之类的数据估计会不太准。所以Google干干净净的界面真的是太明智了。)

(3)完备性。可以搜集到各种层次的人群的信息,避免了抽样调查可能产生的一些偏差。

(4)时效性。在拥堵预测、交通疏导等方面收效很好。

2 机器如何智能?

图灵博士提出机器智能只是强调“机器能够解决人脑所能解决的问题”,而没有强调如何达到这样的效果,也就是“计算机从来没有,也不需要像人一样思考”。(人靠推理,它靠数据)就好像人跟人学东西时候的思考方式都不尽相同。人对于一件事、一段文字、一首歌曲的理解也是千差万别的。

有些人把计算机已经完成的问题归结到非智能问题中(对此我的看法是:WTF)。其实,在人类搞明白化学原理之前,白磷自然都以为是鬼怪作祟;在魔术戏法法被揭穿之前,多少孩子以为那是传说中的魔法呢。“因为不懂,所以高端”,这是一些人思维上的通病。搞明白了原理不代表它就变LOW了,只是你能看得更透彻了,要么说距离产生美呢。

3 从少到多,再从多到少

有些问题从本学科的专业角度解决起来很困难,但是忽略多余的特征,单纯地从数学规律上分析,一些难题却能迎刃而解。这种“数据驱动”的方法已经用于语音识别、机器翻译上。这种方法虽然更便捷,但需要大量数据用于模型训练,因此曾一度无法发挥它的功效。

现在的数据量相比过去大了很多,量变带来了质变,思维方式、处理事情的方法和以往也会有所不同。以前没有数据,要做加法——想办法统计、调查,现在有了海量数据,就要做减法——从看似杂乱的数据中筛选、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

4 从不确定到确定,再从确定到不确定

工业时代典型的机械思维源于古希腊的思辨思想和逻辑推理能力,简单来说就是形成一套准则,指导人们的行为,核心在于确定性和因果关系。其实我们平时也都在这么用,尤其是工科论文——“观察现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找到原因、针对原因找出解决办法、实例测算”——这是基本的套路。

牛顿用他的数学、物流学、天文学等方面的学说给人们的脑子里打上一个深深的烙印——“世界上的万物都是遵循一定规律的,这些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凭借这种基于科学原理指导生产的思维方式,瓦特改造了蒸汽机,带来了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

但是随着人们对世界认知的不断深入,开始意识到仍存在大量不确定性问题。对于这种不确定性的研究源于通信行业,进而产生的信息论即是完全建立在不确定性基础上的。因此大数据的本质就是利用信息消除不确定性,这是对机械思维的补充。从原本探究因果关系的思维跳出来,转而寻找强相关关系,即“可以从大量的数据中找到答案,即使不知道原因。”

4 从局部到整体,再从整体到局部

首先,“从局部到整体”表示的是“发现规律”或者说“发现问题”。比如,从大量的数据中可以总结居民正常用电模式、可以发现企业正常营收模式、可以发现消费者的购买习惯规律。而“从整体到局部”,表示的是“运用分析得到的规律”改进既有商业模式的。比如对于异常用电模式可能存在的非法操作(种植大麻)、对异常企业的税收情况进行检查、对于顾客个性化偏好、孕产状况等进行动态推送。

正是基于对市场数据客观而准确的统计结论,才有了完整的信息流,没有能力控制一手市场信息的企业就会渐渐失去对市场的掌控。新技术总是向着“提供更好的服务”方向发展,让服务被动为主动。正如作者所说:“人类对服务的需求总是有的,而且随着科技进步,人们对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未来厂商之间的核心竞争力不再是商品本身,而是服务。而服务的水平不取决于态度或技术,而是要依靠智能化。”

另外,局部也可以理解为个性化,整体也可以理解为统一化(标准化)。过去的手工作坊是完全个性化的,甚至一家店就靠一人的手艺活着。工业时代实现的工厂批量生产,实现了流程的标准统一。而工业时代的标准化标准的是流程,但是标准的体制下依然分三六九等,大家都很难找到最合适自己的,所以只能默认最权威的或者最贵的就是最好的,所以有限的资源就被炒翻了。

6 未来也许还是一个看脸的世界,但更是一个看脑子的世界

新时代下,经验变得不再是垄断、稀缺的资源,任何懂得数据分析的人,都可以通过大量案例“学习”,获取过去人类一辈子也无法得到的经验。未来,仅靠天赋和苦练将得不到好结果,因为大数据会给你指最快捷的路。

一方面我们将享受到越来越便利的智能化社会设施,另一方面我们如何应对可能产生的劳动力被大量释放的问题。新技术的出现初期,受益者仅限掌握新技术、从事新行业的一小撮人,随之出现贫富差距、社会矛盾等负面影响,通常需要两代人的时间来消化。我们难道还要像之前一样,等待他们随着时间退出劳务市场吗?或者简单地把农业人口变成城市人口,把第一、第二产业变成第三产业?我们的世界还会给我们耗下去的机会吗?

时代就是不断重复的,历史的车辆滚滚向前,但是车轮上的每一个点都在往复循环。当然不是完全照搬,而是赋予了新时代的意义。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大数据在改善生活水平上影响力巨大,但它对社会文明产生的冲击也是巨大的。

工作对现代人至关重要(个人认为,大多数问题都是因为“吃饱了撑的”或“没事儿闲的”),任何一个有良知的青年都愿意通过工作养活自己,但是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很多人跟不上社会进步的步伐,必然被时代抛弃。

“2%的人将控制未来,成为他们或被淘汰”,我们要努力成为那2%的人,为的,就是解决那98%的人面临的问题。

——————————————————————————

书中我特别喜欢的句子摘抄:

“写书表达思想是一件颇为主观的事情,最重要的不是避免犯错误,而是不可缺乏思想。”

【正如司马迁所说:“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社会公平只能反映在机会平等上,而不是结果的公平。实际上,只要个人的智力有差异,努力的程度不同,以及每个人的运气不同,即使劫富济贫也无法保证社会公平。”

【何炅老师说过:“要得到你必须要付出,要付出你还要学会坚持,如果你真的觉得很难,那你就放弃,但是你放弃了就不要抱怨。”这段话真的道出了我心中关于公平的认知】

——————————————————————————————————————

最后是一点脑洞(非战斗人员请迅速撤离):

(※)在环境不合适的时候,即使你是一套炒鸡好用的算法,也会被埋没。算法尚且讲究时代背景和机遇,更何况人呢?人要想得到赏识飞黄腾达,本身实力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合适的机会,让世界看到你的美。

(※)既然有学就有教,教学相长。计算机并不是在任何方面都有接近甚至超过人类的智能,只不过是将人类的某个方面在机器身上被放大,被发挥到极致,那么人类处理这类问题的优缺点就暴露得更明显,所以教学相长,人类教会了机器,机器也可以反过来教育人,反思自己。

(※)好的道理都是具有极强的可迁移性的,工业革命标准化的不仅仅是商品,还有人。在标准化的体制下,人也是分三六九等的,所以就造成了教育体系的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景象。大家不知道自己的价值在哪里,只能默认最稳妥的就是最好的,所以造就了现在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考试制度。但是实际上应该从思想上让人们意识到,他学得那么痛苦,其实根本就没什么必要。在一条错误的路上走得越远错得越深,我们需要自己找到使劲的方向,要不然就是空挥拳头。

人生而平等,人生而不同,我们最该个性化的是我们自己。

(※)越好的东西就一定有它越坏的一面。大数据分析的结果可以造福世界,也可以杀死全世界。但我觉得也无需过分担忧,虽然解决办法总是滞后于问题的发生,但是也总是有办法解决的啊,比如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律都不会完善的,因为总会出现新的问题,关键是要积极解决。


相关文章

  • 没那么神秘的《智能时代》——读后感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轮子上的每个点都在往复循环. ——题记 慕名来看吴军大大的书《智能时代》,历时两周,读完了这本...

  • 没那么神秘

    孩童的时候对于全能的家长是依赖敬畏的,家长是监护人,是老母鸡,孩子们便是老母鸡翅膀底下的小鸡。老母鸡怎么走,小鸡就...

  • 其实冥想没那么神秘

    最近,冥想忽然盛行起来,于是,各种大师,国内的国外的,纷纷登场,开课授业,莫衷一是。 我们小时候,注意力极其集中,...

  • 飞碟没那么神秘了

    几十年前,报刊杂志上不断有关于不明飞行物的文章,并附有拍下的照片。因为形状像个大碟子,于是定名飞碟。 由此形成了一...

  • 接上:我没那么神秘

    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不愿提起的东西,久而久之,那些不愿说起的事便成了心中的秘密,如非当事人要讲,否则旁人...

  • 其实写作没那么神秘

    其实写作真的没有那么神秘,不过是一种技能罢了。 木芯见过很多职场人士羞于写作,只要一提到写作就觉得一定要像作家一样...

  • 智能合约其实没那么智能

    对于稍微了解区块链技术的人,相信对“智能合约”四个字不会陌生,甚至都快到了耳熟能详的地步。在中国官方发布的《中国区...

  • 未来已来,你准备好了吗?

    《智能革命-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变革》读后感 长沙市芙蓉区实验小学 张新蔚 【摘要】未来,...

  • 智能时代来临,你准备好了吗?

    “智能时代”这个词越来越频繁的走进了我们的视野,那么究竟什么是智能时代呢?步入智能时代,我们的社会、生活、工作等等...

  • 读《未来简史》有感——我们是参与者,还是牺牲者?

    “智能时代”这个词越来越频繁的走进了我们的视野,那么究竟什么是智能时代呢?步入智能时代,我们的社会、生活、工作等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没那么神秘的《智能时代》——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wnt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