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饭的最后一条微博下面有124万条评论,从2012年3月18号直至此时此刻,都在不停的被刷新。
走饭说,“我有抑郁症,所以就去死一死,没什么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离开。拜拜啦。 ”
她说她要去试着死一死,然后她再也不回来了。
其实有时我也在想,如果我从来没有存在过,多好。
可当我看过余华的《活着》之后,我又觉得,这个世界给了我莫大的善意。
《活着》中余华平平淡淡的叙述一个人的一生,他的亲人一个个离自己而去,最后他同一头牛相依为命,就那样活着,悄无声息。
那时,我才知道,原来比死去更悲哀的,还有活着,因为有些人仅仅是因为活着而活着。
前一段时间看见一篇文章,主人公的爸爸生病了,她和妈妈去集市上卖米,烈日下,挑着重重的担子走了十几公里,因为米好,想高价卖,却因为价格抬的高,没卖出去。
她还是个孩子,她的肩膀太稚嫩,回去的路上因为担子太重,实在承受不住了,米撒了一地。
主人公说她看着妈妈一粒一粒的捡起米,烈日炎炎,心里面却凉如死水,她们回到家,准备第二天到几十公里外再去卖。
文章的最后主人公说“我想,别让母亲看见了,要哭就躲到被子里去哭吧”“可我实在是太累了,头刚挨到枕头就睡着了,睡的又香又甜”。
有些人只是生活,就要花光全部的力气。
而我们,只是忍受孤独,却说自己花光了所有的勇气。
人啊,懒而惰,悲而躲,躲着躲着便不堪一击了。
我还看见走饭说,“一个人去购物,然后把勒痛了左手的购物袋递给右手,嘴里说,“喏,给你。”
瞬间涌出无限大的悲伤,我想到自己走在路上无处安放的双手,真是糟糕啊。
敏感的人总是被突如其来的小事打击的鲜血淋漓,可能那个人只是想给我们一颗糖,可那个人伸过来的手让我们感觉害怕。
我们怕他看见真实的我们,我们想只是看见我们,他就一定会讨厌我们了吧。
那颗糖永远到不了我们的手里,我们费力的活着。
我们敏感到胆怯,费力的活着。
可现在我一想到有124万的人比我费力的活着,便觉得自己微不足道。
我想到清早的太阳,路上的小草小花,还有小路上的鹅卵石,因为,比起太多人,我们活的太自在太自在。
我时常会在黑暗中冒出压抑的情绪。
可我想我没有至亲接二连三的离我而去。
我更不用辛苦的挑几十公里的重担子,而只为生活。
这样想着,所以我觉得我该好好活着。
前几天有个图刷爆了朋友圈,图中说:若你不哭不闹,便无人知道你的痛苦,伤口满身的人在安慰一个只有一个伤口痛哭流涕的人,冲击性的视角,震撼人心。

在图片里面,我觉得自己是左边的小女孩,也觉得自己是右边的小女孩,我分不清自己偏向于哪一个,可都是痛苦的吧。
马斯洛的层次需求定理一共有五个需求,第一个需求是生理需求,生理需求是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行等方面。
反观自己,我一定是满足定理需求的。
再想想,这个世界有太多人,不能实现生理需求,而我们,只是遇见了一些人,一些事,便去怀疑这个世界。
似乎自己还是偏向于图里面左边的女孩,太多的人比自己更痛苦,我却好像在呐喊,把小的伤口一点点的扩大给别人看。
其实再想想,在这亿万人中,我所受到的伤痛,不及别人的百分之一,那么,我还有什么资格不去好好生活呢。
我们只是受过一些伤,要很艰难的去忘记,而很多人,只是生活,便已经压的他们无法生存。
所以我们该好好的,活着。
一辈子这么短,我们来了,要相信,自己会好好的,活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