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影《万箭穿心》人物性格带动剧情发展
我们大家都熟知王竞导演是摄影方面的大咖,其作品多用镜头表现出悲伤的感情,画面往往具有视觉冲击效果,以其作《大明劫》在剧本创作,服饰道相当严谨,加上画面的冲击给与观众很强的视觉冲击带来强大的震撼感,我们今天分析王竞导演的作品《万箭穿心》在人物性格悲剧方面带来的剧情悲剧发展。
一个电影作品当中视觉给与观众强大的冲击效果,这是王竞的强项,剧本在摄影的加持下变得更加引人注目,我们简单看一下剧情,影片一开始,就通过一场搬家的戏交代了李宝莉和马学武的个性:一个要强、计较,一个温厚、懦弱。自然,在家庭生活中,李宝莉是处处压制马学武不能喘息(我个人都觉得他憋屈)。李宝莉认定马学武是个怂人,从来没有想过他会反抗。搬家这场戏的设计,可谓精炼,短短几分钟,人物出场了,矛盾出现,为第一个悲剧埋下伏笔。
搬家之后,李宝莉还沉浸在乔迁之喜中,闷声不响的马学武却突然反击了,提出离婚。这时候,观众其实都明白,马学武不堪其辱,打算翻身做个真男人了。而李宝莉却不能理解,她想不通刚过上美好生活的马学武为何要离婚,她更想不明白怂人马学武何来的胆量。要强的李宝莉,当然不会同意离婚。而这场离婚之战,成为了李宝莉人生的转折点,也是影片的转折点。如果说搬家这场戏给影片开了个好头,是影片叙事的起点,那么,离婚之战则是影片叙事的第一个悲剧事件,承接了矛盾的加深,也将李宝莉的人生推向另一个阶段。离婚之战作为影片的重头戏之一,戏份不算多,却将李宝莉和马学武的心理状态都表现得很充分,而他们的心理状态昭示了他们人生的走向。
我们先看人物设置上,李宝莉的强势和马学武的懦弱这样的设定其实出现在多个电影人物情节设定上,这样对立的性格才容易造成悲剧的形成,这样本身带有明显缺陷的人物性格如果放在现实当中也是会发生矛盾点,我个人并不觉得错误人物性格的两个人在一起会发生互补关系,因为从婚姻的开始两个人可能就是错误的。
马学武跳江自尽,是影片的转着。他把悲剧最大化也推向了高潮,丧夫的李宝莉很冷静,刚强的她只有一个念头,撑起家庭,将儿子抚养成人。 我不知道是否有人从李宝莉身上看到了“励志”,至少我是看不到的,我看到的是性格的悲剧。坦白说,我是不喜欢李宝莉的,她的个性可以让她顽强地生活着,但拒绝反思只会让她一条道走到黑。所以,辛苦十年,并没有换来儿子的知恩图报,换来的甚至是恩将仇报。李宝莉的悲剧,可以说是她自己造成的。
之后的十年,李宝莉做了一名女扁担,万般辛苦,却只是勉强养家糊口。儿子成了高考状元,李宝莉以为要熬出头了,不想迎接她的是“断绝母子关系”。
那么我们简单分析一下儿子的性格悲剧,其实我个人还蛮同情这个孩子的,生活在一个压迫的环境下,内心也是十分煎熬,但是他的做法是不对的,但是他的做法让李宝莉想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放弃,开启一段新的生活。
现在我们浅析一下这里面的悲剧点,我认为有三个大悲剧点,第一个悲剧点就是性格悲剧造成的影片中没有一个性格是完整的,第二个悲剧点是命运悲剧,李宝莉为了生计,但是出现了健健的到来,儿子为了摆脱现在冰冷的环境,不断受到外界的各种声音,奶奶为了孙子健康成长左右盘旋在二人之间,第三个悲剧是社会悲剧,底层小人物反映出的大道理。
我已经基本上说明这一场悲剧的造成和李宝莉的人物性格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其实不能否认她的强压逼迫造成了丈夫的死亡,儿子对他的冷落,因为你的失败的婚姻他从小就失去的那些同龄人应有的快乐。只有一个没有父亲的家,班主任嘴里变调的那句他妈妈挑扁担都能考第一名。
说实话我个人感觉这一部作品导演在拍摄当中为了给与观众强大的悲剧感,已经把片子拍的没有任何隐喻,可以说是一部彻彻底底反应现实题材的底层小人物的悲剧命运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