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八) 【原书卷七·二七】
佳句有无心而相同者。张宝臣宗伯《晚步》云:“竹枝风影更宜月,荷叶露香偏胜花。”厉樊榭《游智果寺》云:“竹阴入寺绿无暑,荷叶绕门香胜花。”王梦楼《游曲院》云:“烟光自润非关雨,水藻俱香不独花。”梁守存《看新荷》云:“似经雨过风犹飏,未到花时叶早香。”
张廷璐,(1675-1745),字宝臣,号药斋,张英第三子。康熙四十一年(1702)应乡试列副贡;五十二年再应乡试中举;五十七年赴会试中一甲第二名(榜眼)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入值南书房,迁侍讲学士。雍正元年(1723),出督河南学政,因罢试事坐落职;旋即又重新授为国子侍讲,擢国子祭酒,迁詹事府少詹事;七年,擢江苏学政;十年,典浙江乡试;十一年,擢礼部侍郎,再督江苏学政。乾隆九年(1744),主持江西乡试,后辞职还乡,被称颂为“三朝旧臣,后进楷模”;十年,病逝桐城。一生好学,诗宗唐名家、文法宋诸子,著有《咏花轩制义》、《咏花轩诗集》传世。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智果寺,位于杭州,始建于五代开运元年(944年),原在孤山南麓,后来因为地理位置太好,被南宋理宗皇帝看中改作道观,即四圣延祥观,遂搬迁到葛岭。苏东坡在熙宁四年至七年(公元1071-1074年)任杭州通判时,与寺僧参寥子友情非常深厚,两人最喜欢品茶论诗。 另,同名智果寺,位于中国陕西省汉中市辖洋县城西12公里处的谢村镇智果村,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朝仪凤年间(公元676年至西元679年),宋代、元代重修。明朝时,紫衣禅师(生卒年不详),洋县智果寺僧人。明神宗万历十二年(1584)云游京师(北京)时,逢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患眼疾,久治不愈,张榜招贤。紫衣禅师揭榜应召,入宫为太后治病,用药三剂眼疾即愈。神宗朱翊钧为表谢意,于十四年颁施藏经678函(6780卷),并赐金命太监会同汉中府知府田礼门,修建藏经楼一座,御书“敕赐智果寺”匾额一面。目前暂未开放。
曲院,释义:1、妓院。《天雨花》第十回:“公子心惊曲院事,低头失色不开声。” 2、麴院。酒坊,制曲的场所。《宋史·食货志下七》:“在京麴院酒户鬻酒亏额,原於麴数多则酒亦多,多则价贱,贱则人户损其利。”3、杭州西湖十景之一。曲院风荷位于西湖西侧,岳飞庙前面。南宋时,此有一座官家酿酒的作坊,取金沙涧的溪水造曲酒,闻名国内。附近池塘种有菱荷,每当夏日风起,酒香荷香沁人心脾,因名“麴院风荷”。元冯子振《鹦鹉曲·忆西湖》曲:“苏堤万柳春残,麴院风荷番雨。”《剪灯新话·滕穆醉游聚景园记》:“七月之望,於麴院赏莲。”后因康熙题写了“曲院风荷”(古时,麴、曲不通,康熙实际上题写的是别字),立碑在曲院亭中,改名如此。
王文治,(1730—1802),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人。工书法,以风韵胜。有《梦楼诗集》、《快雨堂题跋》,清代书法家、诗人。曾随翰林侍读全魁至琉球。乾隆二十五年进士,授编修,擢侍读,官至云南临安知府。罢归,自此无意仕进。不到五十岁,即究心佛学。有《梦楼诗集》、《快雨堂题跋》。
梁守存,(资料缺)。
本人翻译:
(略)
真老实人言:
本条诗话引用之诗,都写荷花,但都把着力点放在了荷叶上,袁枚谓此:“佳句有无心而相同者。”其实,触景生情,由情生诗,诗心相近,诗句相似,最重要的原因是这几位诗人才情相当。作诗,技巧可来自勤学苦练,而境界则源于历练积累。书读万卷,友识千人,地游百域,职迁十次,此后写诗之境界绝对与之前大不相同。你们信不信我不管,反正我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