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紫金霜
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
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
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
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
诗词赏析
首联先临摹出了一幅极具初冬之意的画面: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水位下落的荷塘中,到处都是枯萎的荷叶,西风才刚吹罢,北风又开始吹起。作者先以景开篇,将立冬时的景物特点呈现出来,不但让我们从视觉方面看到了冬天的样子,还让我们从感觉、从听觉方面体会到了冬天的寒冷气息。
另外,在首联中,作者还特意通过对“西风”“北风”两个物象的搭配,为画面增添了动感,让这幅冷色的画面瞬间就鲜活了起来。
所以尽管这里的画面显得很萧条,但是它却并不显得死板,故面首联终传递出来的是一种高级的艺术美。
颔联是纯视觉的角度描写: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黄杨很是倔强,它们很整齐地呈现出同一种翠色,白桦则看上去很优柔,它们的叶子有一半已经凋零了。
作者对事物的描写很细腻,即使此联只是从视觉的角度展开,但是它又分别从两个方面去进行了临摹。
前一句主要写黄杨这一物象,作者用“倔强尤一色”,充分体现了它们的顽强的生命力以及它们临寒不惧的可敬形象。后一句主要写白桦这一物象,“优柔以半疏”则是体现出了此物象的疏落柔美之态。
二句通过对不同事物的描写,使得两个物象之间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不但为画面晕染上了明亮的色彩,还让画面拥有了疏密有致、高低错落的既视感。
诗的内容在一步一步地丰富,诗中的情感色彩也在悄然地随之推进: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门前铺满了冰霜可以让人的整个身心都变得清醒通透,窗前残阳低照,这样的环境非常适合静心读书。
如果说在前两联中我们还尚未明显感受到冬日的美好的话,那么这一联就将“美好”二字诠释得很充分了。
“冷霜”契合立冬气节,这是从内容凝聚力与扣题方面来讲的。“醒骨”与“冷霜”紧密衔接,有力地将冬日给人精神上的盈润与洗涤感予以说明。
冬日虽冷,但是它们给我们身心通透的那种感觉还真是其他季节所不能相比的。
“窗临残照好读书”,这句将空间从室外转到室内,把画面的色彩与温度都进行了调配,从而让我们看到了画面的温馨,也感爱到了环境的安暖与舒适。
在这样一个澄净的世界里,没有喧嚣,没有俗尘,有清霜醒骨,有残照伴读,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所以,读这样的诗句,又怎么能让人不陶醉呢?
作者写完眼前之所见,所闻与所感,又进一步畅想了“未来”。
三九寒天,梅花绽放,白雪飘零,那是何等的美丽景象!“吟梅赏雪”对于诗人来说,又属于冬天最美的标配。
而这种雅兴,定然不能少了“小火炉”;没有它,冬天就少了温度,没有它,诗也便少了一味温馨。
作者对“三九天”的展望,不但于无形中道出了自己对冬天的喜爱,突出了自己高雅淡泊、可爱可亲的性情,更是让我们读者对冬天多了一份期待与喜爱。
尾联的意境与意味,真是越吕越觉得美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