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道理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样的树叶。
这意味着别人的成败得失,人生智慧都不可能和你完全一样,也意味着,每个人都应该是自己的主人才行。
人生活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各种组织中,文化和习惯都不一样,为了适应各种规则我们就逐渐的迷失了自己,我们不知带自己真正的想要的是什么,也不敢执着自己想要的东西。
如果料到人终有一死,如果认知扩充到良知卡尺,我们又会有什么不同的做法呢?
1.我们自我承担。
任何人的自我负责使他人替代不了的,无论好坏都是他人的标准,这是人的自信也是人的磨难,我们总想让别人替自己做决定,我们也总想自己做决定,这种矛盾的心态就是没有“自我负责”的表现。
而这是每个人的必做选项,需要无条件承担,否则就是左右不安、上下忐忑。
2.我们会相信自己的良知良能。
标准太多了,规矩太多了,信仰太多了....最坚韧的最有力的最快速的还得是自己的“良知”和“感受”,选择相信自己的感受和良知,这不是最好的选择嘛?难道是要交由他人嘛?
这不是很多集体错误甚至罪恶的起因嘛?《平庸之恶》说的不也是这个道理吗?康德不也说除了苍穹就是内心的道德律令吗?
灵感、力量、勇气、道德、真理...从来都是内求来的,不是吗?
你觉得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9460653/ecf5e47f53a2815f.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