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时间管理和家庭运转
自三月初网课正式开始已过一个多月。
最初几天的手忙脚乱后,全家人也很快适应了学习节奏:
姐姐上午在客厅里学习,电视就是课堂,叠加的玩具柜调个方向便是学习桌。
随着网课走上正轨,小姐姐的时间管理也越来越好:严格执行上课和下课、计划和复盘,安排得有序满当。
让人感动的是:网课时期里的小妹妹也非常懂事,以她天生的“大局观”,每次需要时都保持着高度灵敏的配合:在姐姐的上课过程中保持安静;在迎接自己的幼儿网课时也懂事异常,开课前提前端坐,拿着书本复习等候,课中全神贯注,表达流畅。
除了学习,孩子们在24小时的共处中也自然顺应彼此的生活节奏:
妹妹每晚在儿童房和姐姐一起入睡,上午常常接近十点才起床。
早起上课的姐姐在两节课下陪同妹妹,护她洗漱,为她舀粥,把点心也摆得像件精致的艺术品。间或还帮妹妹吃上一口,那无比自然又充满关爱的画风着实让人好笑。
时间这么紧凑,休息那么珍贵,她在这样的间隙里忙前忙后地陪着,甚至连去洗手间也不厌其烦地陪同。
我问:“妈妈来吧!”
她说:“没关系,我在下课时间。”
我问:“你的下课时间多宝贵啊!”
她说:“妈妈,你知道吗?陪妹妹是我最好的下课内容啦!”
“今天,我要过完美的一天!”
镜头拉回到2020.2.20。
清晨五点,孩子们仍在香甜的睡梦中,而我,已经起床。
每晚和孩子们一起早早入睡,是这个特殊假期的特别收获。十点半的入睡让我即使在凌晨五点醒来也无所畏惧,因为已沉睡了快七个钟头啦!
踏实充足的睡眠让我晨起后神清气爽,身体轻盈,大脑清醒。伴着天色微亮,为自己做了“一人食”早餐,享受着寂静空间里那完完整整的满足感。
七点不到就好像听到小姐姐轻手轻脚起床的动静,但她穿好衣服后迟迟没出房间。时间一点一滴过去了,我忍不住轻轻推门去看时才发现:原来她已经开始伏案学习许久了!
难怪昨晚她下定决心似地对我说:“妈妈,我明天要过完美的一天!”
——有时候,你会突然发觉,曾说过的某句话在无意间触动了对方。比千言万语的叮嘱还有效。
午间,我去午休,特意让她俩独立休闲,给她们不必大人陪同的空间。
不多时,听到客厅里传出对话,好像是什么小小争执让妹妹对姐姐有埋怨了。姐姐今天既没介意也没较真,反而拉着妹妹连连安慰:
“哎哎,妹妹!别生气别生气!我可不想惹你不开心哪!今天对我,可是完美的一天哪!”
——原来,姐姐今天在努力实现的“完美”,不光包括学习和上进的完美,还包括生活和家庭的完美啊!
我们“看见”了什么
和姐姐同坐书房,手把手地教她:怎样标记英文笔记、怎样先理解文章段落再记忆…………
一个小时的学习讨论后,她伸个大大的懒腰,笑着欢呼:“妈妈,我终于知道什么是快乐学习了!”
晚饭是“爸爸牌红烧肉”,两个孩子吃得狼吞虎咽。
孩子们的一举一动,我认真地看,透过行动“看见”了这些:
1. 有懂她们的爸爸妈妈在身边,是最无言的安定。
2. 她的默默书写,看似不被发现,其实是期待被注意、被肯定。
3. 孩子需要激发和引导。哪怕是最简洁的尊重引导,都胜过皱眉焦躁的抱怨连串。
4. 父母自身内心的力量很重要。做满载的能量体,才能平静对待不同情境,并把这能量舒张往希望的方向。
大浪淘沙
儿童如此,成年人也在这样的自律和他律也是如此:
前段时间参加了一期的英语短期集训营,在平台上能看到每节课程的播放次数。于是,无意中发现了有趣的现象:
正课播放人次大大多于代练的助教课;
正课共六次,每次约160分钟,即约三小时。系统里可清楚地看到,每次课的收看次数也随着课程的推进在不断减少:第一节466人次,第二节313人次,第三节247人次,第四节198人次,第五节137人次,第六次67人次;
共13次的助教课也从一开始的277人次逐步降低:175,126,77,88,75,68,55,51,41,32,27,直到最后一节课的14人次……
简单的对比是不是也可以粗浅地说明:
区别不同层次的主要因素,不是智商,不是经济,而是毅力为主因?
大浪淘沙,淘汰掉自我放弃、不思上进、缺失追求的群体。
而我,努力成为这67人里的一员,尽力坚守自己的信念。
明了目标,实现价值——这不是我们生而为人的信仰吗?
我用书上的一句话对女儿讲:“预测未来的最好方法,就是去创造它。”
她听了若有所思,接着很认真地回应:“是的哦!”
小林说过:你怎样过疫情,你就怎样过一生。
是的,人生的态度,如果常因短期外界的巨变而懈怠,那么内力不足,一生也易松松懈懈、糊里糊涂地过去了。
每天晚上睡前,肚子应该是空的,心里应该是满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