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们天天和孩子在使用ipad的时间中博弈,大人好好说,孩子答应得也挺好,就是到点了想再延时,延时后还要再等等,于是,大人就出现了焦躁情绪,语气也从正常变为着急,从小声变大声,最终变为一场战争才能熄火。
因为孩子视力下降,已配眼镜,所以我把孩子ipad没收了,孩子天天就开始找姥姥正在充电的手机玩,或者在家里讲条件要看电视。总之,没了ipad,还会有别的电子产品。有时,孩子给我打电话,说在家里闲疯了,不知道干什么,时间好漫长!我就劝她,可以跟姥姥出门玩一两个小时,在家里干干家务,做下跳绳运动,还可以读读书,练练字……
说到前面的内容时,孩子还可以听着,而讲到学习时,孩子电话就挂了,看来学习话题是我们母女俩的关机键。
通过一周的控制,孩子也看到了大人们的决心,多少有点收敛。但是她也有别的方法,周末,我让她睡得很早,第二天早上叫她早起去上课,却怎么也起不来,说是太困了。这怎么可能呢?昨晚我们可是九点多一点就睡觉了呀!半夜一点来钟的时候,我发现她没在床上,问她在干什么,她回答在喝水。早上起不来的这股劲儿,让我猜到一个结果,就是半夜里她爬起来去玩游戏了。于是我就不断的套她的话,她嘴上并不承认,但我越看她的表情越觉得是这么回事。于是我对她说“你哥哥小时候玩游戏很着迷,等我们都睡觉了,他在被窝里偷偷的玩电脑游戏,每次都被你爸爸抓个现行。你目前耍的这个把戏和你哥哥以前都一样,你不要低估你妈妈的智商,我一看你半夜里不在床上,我就知道你在干什么。”孩子听了这个故事,总算承认了。于是我就苦口婆心的教育了她一番,她嫌我唠叨,抓住一个事儿说起来没完。我只好在暂时停下来不说话,但心里想着,晚上睡觉前一定要把iPad放到一个她找不到的地方充电。
我开车送她去画画的时候,她一般会玩一路游戏,大约半个多小时。以前每次我让她不要玩了,她都答应着却不实际配合,而且还冲我发火,我在马路上开着车,也不能随时停下来,就非常的生气!这天,我心平气和的在车上和她商量起来。
我问“孩子,能不能和你商量个事儿啊?”
女儿玩着游戏的时候,问“什么事儿你快说。”
我尽量的把声音放温柔一点,说“你看,最近我们不让你玩ipad,主要是你的眼睛下降的有点快,我可不想让你的眼睛变得更差,我妈妈开车的时候你玩iPad对眼睛也很不好,咱能不能玩10分钟,休息10分钟,然后再玩10分钟。”可能我的声音非常的温柔,和平常不一样吧,所以孩子轻快的就答应了,但是这个答应我也并没有很在意,认为她还是在应付我。因为重要的就是在她不能履约的时候才会产生争执。
时间到了,我原来的做法就是告诉孩子时间到,马上放 iPad。今天我深呼吸之后,尽量放低放柔声音对女儿说“想宝宝时间可到了呀,能不能停下来呢。”女儿说“可以,玩完这一点儿。”我一听心想:看吧,看吧,又开始找理由拖延了。不过声音依然尽量的放轻柔而不是命令的口吻,对她说“一分钟够吗?妈妈以后一定温柔的对你说,而你也要温柔的结束吆。”孩子答应着,而且在不到一分钟的时候果然把iPad放下了,这让我真的很惊讶呀。我今天的语气有点像台湾剧里的那种嗲嗲的声音,而且是和孩子商量着来的,没想到孩子竟然听话的放下了ipad,这让我感到了温柔的力量。途中计时两次,孩子都能够正常的守约,就算违约,也就是延时了几十秒。这让我感觉到很欣喜,好像找到了和孩子沟通的诀窍。
反思以前的行为、语气,可能大人们总是觉得自己说的对,所以虽然也是和孩子商量,但这种商量更是一种命令,是大人的决定,孩子需要遵守的是大人的指令,所以无论我们怎么沟通,最终总会两败俱伤。知道了方法,不代表每次都可以用得好,所以,大人们要持续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还要想想商量的语气,如何做?才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而不是我们对,就应该听我们的态度。至少,先从语气上温柔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