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谈写作人物
自由,诗性,浮想联翩——纪念王小波逝世20周年

自由,诗性,浮想联翩——纪念王小波逝世20周年

作者: 张哲菡 | 来源:发表于2017-05-01 22:48 被阅读0次
    前几天为他写的一篇

    很高兴的一件事是:现在我可以在这里谈谈王小波。

    有两点原因: 一.在以前那个时代,王小波这样的人,只能悄悄谈。他的书也得等去世后才能 出版,而现在可以毫不避讳的谈他,所以很高兴。

    二.读了这么久王小波,我终于可以写点东西纪念他了。

    读过王小波的大概都知道,他的格调就是——嬉皮笑脸的讲人生道理和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无论是嬉皮笑脸还是胡说八道,他的文字里都会藏着一些其他的东西。他会把想表达的东西荒诞不经的告诉你,至于读者,那就是各取所需了。《黄金时代》里面那些经典的黄段子,《似水流年》里面的“龟头血肿”,他大方的讲同性恋、宗教、死亡等等。这些东西都会让人眼前一亮——这样的小说读起来有快感——其实他也没有刻意去写什么,只是,他没有去避讳。

    初读他,都会感到很惊异,读到后来,才会发现——原来并不是他有多么与众不同,那只是因为他过于正常,才会与这个扭曲的世界格格不入,这一点,读过《红拂夜奔》的大概都明白。

    他是自由的,无论是他还是他的文字,都是自由的,有些大师以完美刻画时代见长,有些大师以探索语言和结构的可能性见长。而王小波呢,他的伟大就在于:他自己拥有自由,同时也希望别人也拥有自由,并用他的一生来向自由致敬。至于他是不是大师,这一点就见仁见智了。

    在《万寿寺》和《红拂夜奔》的末尾,都有过这么一句话:“人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需要一个诗意的世界。”这算是他教给我的,最重要的东西。和这两年流行的高晓松那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一个意思。

    对于文字的诗意,王小波在《我的师承》里面提过: “带有一种永难忘记的韵律,这就是诗啊。”“文字是用来读,用来听,不是用来看的——要看不如去看小人书。”

    他推崇王道乾、查铮良先生的翻译,因为有韵味,他在《万寿寺》里创造自己的世界,以寄托诗意。他看明白了这世间太多事,所以要找个地方避一避。

    他崇尚自由与智慧,在《寻找无双》等小说中,他写智慧的遭遇,在杂文里他反复强调:自由,智慧,趣味这些东西是好的。

    他常在小说里提到卡尔维诺、莫迪亚诺、卡夫卡等,他早中期小说受这几位大师影响很大,但把他视作这几位的模仿者显然是不恰当的。《黄金时代》修改了十年,到最后已经像杜拉斯的《情人》一样,改无可改,无比圆润,《万寿寺》中,依然有卡尔维诺的影子,同时在开篇便提到了莫迪亚诺,他的师承还是能被感受出来,只不过他一一超越了他们——《万寿寺》的深度与《寒冬夜行人》及《暗店街》相比,是有之过而无不及的。

    读王小波的小说大都会觉得天马行空,无边无际。从《猫》到《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从《绿毛水怪》到《红拂夜奔》,其中的构思用怪诞来形容也不为过,但读了他的杂文才会懂他:他不是胡思乱想,他笔下的人,动物,事都有其所指,他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那个时代,他就是那个时代的第欧根尼。他拼劲全力,要捍卫“精神家园”和“讲道理的自由”。

    读了他故去后,李银河整理出版的《爱你就像爱生命》的都知道:他的情书细腻,有趣,理性。也唯有在情书里,才能看出,王小波的精神世界是多么的幸福。

    今年去了一家如皋的书店,想要寻找他,但心里又有些忐忑,期望不要在畅销书里看到他,但如果世人将他遗忘,也是很悲哀的,只要有那么一群人还记得他,就好。这感觉有点像民谣圈子里的小众们,不希望自己喜欢的歌背广为流传一样。幸好,我在中国文学的角落里发现了他,有两本,《我的精神家园》和《白银时代》。

    不那么显眼,但一直都在。

    无论20年后的今天,你是“特立独行的猪”还是“沉默的大多数”都已不重要了,至少对小波来说,是不重要了,他早就说完了他想说的一切,剩下的,交给读者和时间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由,诗性,浮想联翩——纪念王小波逝世20周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xbq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