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体系化理解:乱序随机,理解同理

论语体系化理解:乱序随机,理解同理

作者: 感谢感 | 来源:发表于2020-05-03 22:35 被阅读0次

    论语体系化理解:乱序随机,理解同理。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何谓?

    要想理解这一小章,不如先温习前两天的理解,来验证一下什么叫论语体系化理解:乱序随机,理解同理?翻到哪页,就干哪页,边干边理,边理边顺,能通则顺。

    如下温故,汝可知新。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什么叫行有力,则以学文?

    要想理解这一句的微言大义,不得不温故——再前两三天天的讲义。如下:

    入,在家思孝;出,出外思悌。

    孝和悌,本质是顺;顺的本在于顺道,末在于顺人。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顺道者,自得顺人之分寸拿捏。顺道者心在道。

    顺人者,不必是顺道;顺道者,必是有顺人之智,所谓智者利仁,自知顺人之尺寸——顺仁道。这是个分寸拿捏问题——如何做到恰到好处恰如其分便是个分寸校准问题,而校准的目标在于使枉者直,使歪者正,正者,中也,中之用,乃为中庸。

    谨者,亦是尺寸的拿捏,度的把握,火候的掌控,三位一体的合一智慧,得此智慧者必使己信之于人。这也是个分寸拿捏问题——如何做到恰到好处恰如其分便是个分寸校准问题,而校准的目标在于使枉者直,使歪者正,正者,中也,中之用,乃为中庸。顺道的过程就是回归中道中庸的过程,回归天道的过程。这也是回归至善的过程,至善至美至棒的分寸拿捏和尺寸校准过程,叫止于至善的过程。

    而至善至美至棒的分寸拿捏力和尺寸校准力发乎心动乎行,便是一种显化过程——即爱人,所谓仁者爱人,泛爱众而亲仁就是以上这个意思。心亲于仁(天道,中道,中庸,至止)必是自然而然地泛爱众,所以孔夫子说做到泛爱众,其实已经是亲近于仁了,亲近于天道了,也就是佛家说的慈悲心,仁近于慈悲心。更近一步,仁的本质就是慈悲,慈悲的本质是因心与天合一,心与天道同频,心与中庸同源,心归正焉,此心在天在正在中焉。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如何理解,才不会错得太离谱?

    为什么才不会说错得太离谱,而不说对得很靠谱?

    因为读经,从来不会有完全正确的理解,完全正确的理解是理想状态,现实不存在。

    行,什么叫真“行”——顺道而行,这个道是天道,而不是人意。

    能顺天道而行,方能“附和”中庸中道(天道),而不附和于任何一门一派的学说,不拘于文字表面,不浮于门派。

    从道从本质上去顺应的行才叫真行,此时学文,则一通百透。因为一是道,道通,万物万事通,文以载道,道为本,文为末。物有本末,事有终始,道本文末,先道后文,为真行。

    言归正传,无需赘言,汝可知之:子为什么罕利,而多与命,多与仁呢?

    命者,天命也。仁者,天道也。

    天命所归,天道所向,便是真命,便是真仁。

    天命于人,天道于天,天人合一——孔子终其一生的问道求索。

    利是末,是枝,命是根,仁是本。

    本立而利立,又何需言利,利天者,人自利之,得道多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体系化理解:乱序随机,理解同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xcsg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