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西陆华胥。
今天分享的听书书目是《与内心的小孩对话》。
这本书关注的是儿童心理创伤,揭示了这种创伤跟父母的边缘型人格障碍间的关系。
同时,书中提供了如何诊断和疗愈童年创伤,实现与父母和解的方法,有具体的操作指南。
本书最早出版于2003年,此后不断再版,成为经典著作。作者有两位,金伯利·罗斯和弗雷达·弗兰德曼,都是美国的心理学研究者。
1.听书笔记
01)大部分童年时代的创伤,来自于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父母。由于这种精神疾病,父母无法及时积极地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进而无法给孩子营造一个积极安全的成长环境。
02)童年创伤如果无法得到疗愈,就会在当事人成年后,反映为一系列生理性疾病或者精神问题,甚至会通过代际传承继续影响下一代。
03)与患有边缘型人格的父母实现关系正常化,是治愈童年创伤,走向全新生活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
04)这是一场漫长的征途,千万不要想着毕其功于一役,对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
另外,如果有可能,在这场漫长的沟通中,也要多想想自己父母在养育自己的过程中,做得相对正确,优秀的领域,这些记忆中的闪光点,可以有效影响我们在沟通中的情绪和态度。
2.听书感想
好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好的童年需要一生来治愈。
这本书中提到的童年创伤,就是不好的童年,甚至是特别不好的童年。
这样的创伤因何而来?是因为父母不爱孩子吗?
并不是。恰恰相反,父母爱孩子,爱与伤害并行不悖,问题在于父母爱的方式有些不太恰当,毕竟很多父母都是第一次当父母。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情况,就是这本书揭示的,罹患边缘型人格障碍这种心理疾病的父母,他们无法掌控自己的情绪。
不仅如此,他们还担心乃至害怕被他人抛弃,这样的恐惧深藏在内心深处,导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试图通过操纵别人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他人对自己的爱。
成年人遇到这样的情况,都会觉得头疼、难办,儿童遇到以后更是无能为力,那份无助感、无力感可想而知。
正常父母在孩子小时候一些不合适的做法,都能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记,更别说罹患心理疾病的父母的病态做法了。
所以,对于童年创伤,要足够的理解、包容,认识到童年阶段的身不由己、弱小无助。
同时,也要意识到,长大以后的自己,不再是曾经那个小小的孩子,身体上不是,心智上不是,而是可以有所选择,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回想、面对曾经的童年,包括童年创伤。
至于是多年以后仍然困在原地,还是勇敢走出来,往前走下去,是不原谅父母的伤害、不当的做法,还是勇敢疗愈自己,跟过往和解、对父母释然,其实自己都是有选择的空间,有改变的机会。
至于为人父母,一方面是不养儿不知父母恩,等到自己养育孩子的时候,才知道把小小的人儿一点点养大,是多么美好、辛苦又幸福的事。
另一方面,是用这次养育,陪伴孩子成长,治愈童年的自己,还是把当初自己所经历的事情再让孩子经历一遍,促成创伤的代际传承,一定是不一样的,存在很大的差距。
有的父母,选择把一些错误的做法甚至是以爱为名的伤害终结在自己这里,让孩子能以不同于自己童年的方式成长。
而有些父母,却仍然没有走出自己的童年,用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原样不动地去对待自己的孩子,有些伤与痛,竟然就依然传递下去。
说了那么多,无非是想说两点∶
对待自己的童年,如果童年幸福,那么恭喜你。
如果童年有伤,那就放下过去,疗愈自己,跟内心那个小孩多对话,多抱抱他,感谢他走过了那么长的路。
同时,也别忘了修复与父母的关系,毕竟人无完人,他们也有很多做得好的地方。
对待孩子的童年,可以从自己童年见到的父母做法中取长补短,传承亲情的真挚的爱,停下借爱之名的伤害,如果有的话。
以上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对你有启发,转发是最好的赞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