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发现生活中有个普遍现象,对于“自律”这个词让很多人为之向往,因为“自律”可以说是成功人士的标配,有谁不渴望成功呢?
等到了真正落实到自己的生活中却又望而却步,因为真的是太难了,很多人都是这种状况:一时兴起,打个鸡血,自信满满的开启变异模式,之后呢,过个三五天也就不了了之了。
你的身边不乏这样的人吧。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1
自律其实是一种习惯。
近几年知识付费是一个大的趋势,各种平台层出不穷,让各路大咖甚至可以一对一的给你传授“秘籍”,很多人不惜投入大量的金钱,以求“弯道超车”跨越式的迈向成功阶层。
说真的,这类人不在少数,因为我也是其中之一,在这方面,我的确投入了很多,不过说真的,这些人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都迫切渴望改变自己,但现实情况却是真正改变的只有极少数,多数还是在原地踏步。
当然,并不是他们分享的内容没有,满满的干货,尤其是一些提高效率的方法,的确非常有用,为什么对大多数人没用呢?
原因也很简单,这些都是他们经过长期的实践积累总结出来的,对那些大咖们来说,这不过是他们工作和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习惯而已。
对那些收效甚微的绝大多数人而言,学了却不运用,依旧保持自己原有的习惯,时间一长,连所学的那点理论都忘了。
这样的人,有点类似于学生时代抄学霸作业的人,理论上呈现一样的内容,可实际上呢,然并卵。等考试的时候就“打脸”了,因为书面上的只是形式上的,那些学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他们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认真听讲,逻辑清晰地记录笔记等等。
说到底,那些大咖不过是习惯性自律,时刻对自己有高标准,长久地坚持下去,自然和普通人的差距也就渐渐拉大了,那些没能养成好习惯的人自然也就望尘莫及了。
到这也许有人会问:那我加入打卡社群找小伙伴来监督不就行了吗?
我只想说:你想多了。
2
只有真正的“刚需”才能形成习惯。
“刚需”也就是刚性需求,就像吃饭、睡觉那样,貌似我还没听说过这样的习惯还要靠别人来监督。
对那些大咖来说,“自律”是他们的刚需,稍有松懈就会让他们抓狂,随之而来的就是他们在生活中做任何事都会对自己有高标准,与此同时,像早起、读书这样的好习惯也几乎成了他们的“标配”。
那么我为什么说加入打卡社群没有用呢?
关于习惯,貌似都被刷屏了像什么21天、连续打卡100天之类的,你也看过不少吧?
这些社群大多有一个通病,只有少数人能真正坚持下来,大多数人都早早放弃了,即便是付费的。
原因很简单,坚持不下来的人有一个通病,他们把“互相监督”作为动力的来源,而那些好习惯对他们来说并不是刚需,有更好,没有就算了,完全寄希望于他律,甚至一开始就是跟风来的,就这样,即便是坚持到最后了,当没有打卡监督的时候,也一定会有不少人就此懈怠了。
说到这也就显而易见了,刚需一定是自主选择的结果。
由此我想起了大学的时候,因为学校管理比较严,每天必须6点多早起跑步,就这样持续了3年,毕业之后呢?我还没听说过有谁还在坚持跑步,至于早起,绝大多数人都是能睡到自然醒绝不早起一秒,到现在,班里的同学貌似除了我之外都是增重的趋势。
也许是突然脑子开窍了,我想要改变自己,为此我先从改变自己的体型开始,为此我每天坚持跑步,即便是跑多了膝盖不舒服,那么我就在家做自重健身,练跆拳道腿法,就这样坚持一年,我从200多斤成功减重近60斤,运动也成了我的“刚需”,不管练什么,运动都是我每天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就像吃饭睡觉那样。
不难看出,被动的坚持时间在长,往往只是停留在形式上,结果却收效甚微。
即便如此,我还是鼓励你去加入这些社群,为什么呢?
无论如何,在那种社群里做的都是积极的事,总好过你用这时间刷朋友圈吧。
想起一句话:优秀是一种习惯。
对于那些优秀的人来说,“优秀”是他们的刚需,所以他们不管做什么都会竭尽所能做到最好,久而久之,自然高人一等。
如果你想培养一个好的习惯,那就从那些在你内心深处被定义为“刚需”的事情着手吧。
当然了,如果你是在做不到自律,那就顺其自然吧,用不着抱怨,因为这不是你的刚需。
如果非抱怨不可,那只能说明“抱怨”才是你的“刚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