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还没出完,但是已经看到了和以前相比的质的飞跃,突然觉得应该将这种不寻常记录下来,以备下一次能再遇上这样的好事(说的像是捡了张会中奖的彩票)……
总结一下这次考试复习的一些和往常不一样的体会:
自身因素来看,主要的有放松心情、培养逻辑思维、更加努力、不拘泥于复习资料。
放松心情。
这个感觉像是老生常谈,但是真的体会完全不同。以往是应付式的考试,这次因为可以算是大学最后一次的正式考试,多多少少有点不舍,在考试前已经完全忘却了考试的流程,全当考试是一次最后的体验。
逻辑思维培养。
嗯,这个以前真的是没有试过的。比如说这篇文章的架构就是经过逻辑思考的成品,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分析进步的原因,来保证没有遗漏,再从这两点继续挖掘可能的小点……逻辑思维的培养可以是绘制一些思维导图,阅读一些启发性或者本身就是有逻辑的人写出来的文章。思维导图在复习的时候还是很有用的,因为老师期末的重点都是散乱的,虽然你知道你拓展了并不会有更高的得分,但是你至少要知道这些零散的知识点散乱在哪里,为什么是broken的,如果你画出了思维导图,就可以很明显的发现点和点之间的关系,和老师为什么没有让你看其他内容的原因。这样功利来说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推测什么知识点是最有可能一起考试的,毕竟对于一些喜欢论述题的老师来说,最为自豪的估计就是一道题涵盖了整个学期的知识点吧。
不同往常的努力?
这个要打一个问号,的确学年度的一开始就是朝着奖学金的方向奔去的,上一年“放弃”奖学金也给了我很大的冲击。但是两个学期的差别那么大说明这个应该不是主要因素,不过应该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吧?这学期的确一开始就试图认真预习阅读,记下一些学习笔记,但是最后因为一些原因也没有坚持下来,还是不太有说服力的。
不拘泥于复习资料。
这个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才能完成,有的知识可能书本或者老师都没有怎么讲清楚,那你就要去主动学习,去百度,很有可能百度教会你更多东西。老师很有可能就真的考了这种内容,特别是那些让你举例的题目。
外部因素来看主要有多和老师搞好关系、将复习资料和心得和同学分享、多和大神交流。
和老师搞好关系。
这个多多少少看起来很让“以前的我”难受,其实并不是大多数人想象的巴结老师,一个善于思考、实际去做事的学生肯定会遇到一些老师在课堂上没有讲到的内容,当你大胆的向老师提问的时候,只要你的问题是有质量的,能证明你已经付出了一定的努力,老师都会很乐意帮助你。同时,这也让老师认识了你,要知道平时分还是有一定水分的嘛~当然除了问问题,你还可以以其它的方式接近老师,比如说你让老师给你指导一下科研,参加比赛让老师成为你的指导老师,甚至和老师探讨一下以后的计划和纠结。
将复习资料和同学分享。
“以前的我”老是觉得自己动脑后总结的成果或者遇到的问题如果随便就和同学分享了岂不是很便宜他们?但是,当你提出你的疑问或者是将你的复习资料给他们时,他们可能可以发现一些你总结的不足,甚至是解决你提出的疑问。如果只有你一个人孤军奋战,你不会知道你总结的地方哪里错了,他们也不会知道自己可能会在某一刻遇到这种问题。这其实算是一种双赢吧。当然,这里指的“同学”本身也是要具备一定水平的。
多和大神交流。
是的,这应该是最不同往常的行为?因为这个学期加入了学社,认识了颇多的大神,就算没有直接交流过,也间接的认识到了他们。你可以从交流中发现他们的逻辑思维是多么的强大,还可以知道他们最近在做些什么有价值的事情,在读什么好书,在攻克什么难题,这些都是你可以去学习模仿的东西。并且,当你成为他们一份子的时候,你提出的问题和行为本身也证明了你的实力,没有什么比让大神认同自己更爽的事了吧?这种外部激励让你可以更大的发现自己的潜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