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住在一个小山坡上,喝水需要从山下挑到山上,坡度大概有60度以上,经常挑水的时候,挑到一半从上往下滚去,于是老爸想从家后边挖一口井。
说做就做,老爸就开始挖起来,刚开始挖还比较简单,土质比较送,没几天就有一个人高了,当然还需要用肩膀一担一担的把土往屋门前挑。然后又搭了一个架子,挂上一个定滑轮,我和老妈一簸箕一簸箕的往上拉,断断续续挖了1-2个月后估计有3-5米了,由于农忙暂时耽搁了。
搞完农忙后我们三又开始挖井了,由于是定滑轮,不能省力,随着高度的增加,我手掌上都磨出了葡萄大的水泡,估摸着有3-5个水泡,只能用肩膀拉了,打到有10米深了,断断续续一年过去了,水滴都没见到一个,土质越来越硬,需要凿井,老爸每次上来都是一身泥,老妈就开始打退堂鼓了,要不要就别挖了,或到山脚那把井弄好,然后抽水上来。老爸坚信的说:这个山泉水,水质好,再挖个3-5米肯定能出水的。
老爸看我们挖的累,我于是改进了一下工具,把打稻机的打稻的取下来,装上去当定滑轮,圈圈变大了,也灵活了,于是继续干起来。底下开始冒起水气来了,有时完全看不到底下,老爸每次上来衣服都湿透了,完全可以拧的出一盆水。
打到15米了,可还是没有水,土越来越重,距离越来越差,每次拉那一簸箕土都要使出吃奶的力气,我和老妈说,这是个无底洞,不知道要打到什么时候去,我们还是不打了,于是我俩罢工了,把老爸扔在那。
老爸把底下的土凿松后,就一梯一梯的怕上来,那时老爸估计45岁左右正当壮年,干起活来非常有力气和坚毅,他走到我们面前,我们已经挖了15米了,如果现在放弃了,就前功尽弃了,我们再挖一阵子,如果累就休息几天继续挖,直到挖出水来。
在老爸的坚持下,我们再次来到井边各司其职的干起来,几个月过去了,我们继续推进了5米,可还是没水,冬天雾气很重,夏天底下冰凉,冬暖下凉的,老爸再继续一凿一凿的敲,奇迹发生了,从墙角冒出一丝丝水珠,老爸高兴的说,马上要出水了,我们抓紧挖,我们听了也干劲十足,第二天我们终于可以用桶舀泥巴水,那天下着毛毛小雨,我们欢快的干起活,眼角不知道是汗水还是激动的泪水,终于有水了,我们再往下挖了2米,山泉水果然不一样,冬暖夏凉还有点甜。
快过去20年,老爸已经离开了我们,那场景我依然历历在目,仍然能想起老爸那个坚定的眼神,老爸身上那种愚公移山的精神永远熠熠生辉。
目前走在创业的路上,我们更需要有这份专注与执着,宁愿十年挖一口井,也不要一年挖十个坑,也祝愿每一位读者朋友们能找到自己的坑,好好挖,坚持挖,相信滴水石穿,天道酬勤!
每天写一点点 第4天 3月11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