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乌尔里希·伯泽尔的《有效学习》,会想到稻盛和夫的《干法》。于是找来《干法》重新读了一遍,发现学以致用这一章的内容与稻盛和夫所讲的部分内容是一致的。
对比来看,我更喜欢稻盛和夫讲的。感觉更简单,通俗易懂。
在《有效学习》中,多数用场景来描写,用案例、市场调研的数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讲得比较详细。
在学以致用这一章里,作者表达了学习的有效途径是,积极主动参与,思考着如何创新,这样会开发自己的学习思维,将自己的学习思维深入,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多数情况下,我们学习、读书都是自己主动想去学的。上学时期必须背的一些课文,工作上一些考核的证件,这些看似是被动来学的。
换个思路来看,实际上这些所谓的被动,是可以选择主动的。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思维:如何面对这个被动要考的知识,这个过程是主动的。
在《有效学习》中,作者讲追求价值感是人类的本质特征。看到这句话,回想自己的很多行为,就是在追求价值感。比如,拍美图,记录着特殊时刻;听音乐,每首歌有不同的回忆;购物时,激发购买欲望的产品也是get到了自己的“点”。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说的也是每个人是独特的,每个人对待同一事物,感受到的价值也是不同的。
感谢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