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认知迭代,认知升级,书要读,课要买,工作要好好做,身体要多锻炼,总而言之,时间不可浪费,于是,精力管理、时间管理火了,然后发现自己还是原来的鬼样子,于是,新的口号出现了,你该升级自己的思维模型了,可啥叫思维模型呀?

看了N篇成功学,N篇干货,说来说去就是,你的吸收不行,知识不成体系,你的管理不行,时间都花在无用功上,那咋办,改呗,咋改?
咋改我不知道,反正你改就对了......
最痛苦的不是你看的文章是鸡汤,是比鸡汤还可恨的伪干货,道理一大堆,例子一大打,方法全靠吹,哎~难受。
分享干货,人人有责,说一说我特别喜欢的思维模型吧,上手容易,亲测有效。
三个圆圈搞定你
黄金思维圈模型是TED演讲者Simon Sinek在《伟大的领袖如何激励行动》中总结的一个天才般的思考模型,这个模型打破我们的常识认知,凡事向内追寻,让意义变清晰,行为更高效。
What:自己在做的事情。
how:怎么做。
why:明白为什么做。

常规的我们都处在what上,偶尔我们会想想how,只有偶尔的偶尔才会去思考why的存在,why就是那个妥妥的隐身派。这样的状态下,很难坚持做好一件事,坚持看了一段时间书,觉得有收获,但收获了啥也说不出来所以;坚持早起打卡,有一天突然丧起晚了就再也没有然后;坚持跑步,初见成效瘦了几斤就不在继续,我想这样的经历大家都有过,所做的事情没有强大的信念的支撑,做着做着就不做了,甚至可能连开始都开始不了。
黄金思维圈让我们从why出发,先思考为什么要做,再去想怎么去做,然后再执行,结果会大大的不同,我们总是逃避思考本源,思考源头就意味着梳理面前的一切,大脑是有惯性的,他不愿意改变自己,所以他总会转移注意力让你不去做这个要费精力的烦心事,所以说,黄金思维圈是个神器,上手容易,但不好坚持。
想一想,如果我们的真的熟练应用这三个圆圈从里往外思考,那我们的生活会便捷多少?
我们会过滤很多无用的琐事,高效的解决问题,我们会把握住知识的核心,而不是在表层做苦苦的斗争,很多人都说自己吸收不好知识,想要一个模型让自己碎片化的知识系统化,千人千面,哪有适用所有人的模型让你高效转化呢,唯有自己内化,黄金思维圈让我们在得到what的时候就去追寻how和why,在这样的一个追寻中其实就是把知识自我化,不仅内化了知识,内化的刚好就是自己需要的,何乐而不为呢~
神器虽好用,但也不是轻易习得的,任何神器都是要刻意练习才能化为己用,平时多记录,遇事多思考,慢慢培养,升级认知从三个圆圈做起。
(注: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