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娜·卡列尼娜》中,托尔斯泰借着列文的口说:“要是不知道我这人是什么,我活着为了什么,那就无法活下去。”可是,无论怎样思考,无论怎样找寻,列文不知道,也无法知道,他是怎样的人,他活在世界上为了什么。
“在无限的时间里,在无限的物质里,在无限的空间里,分离出一个生物体水泡,这个水泡刹那破灭了,我就是这样的一个水泡。”因此,他这个身强力壮、家庭生活美满幸福的贵族,竟然几次想到自杀。
看得出,对于人生终极目的的思考是非常可怕的,这也是困扰托尔斯泰一生的问题。直到晚年,他还曾对高尔基说:“少数人需要一个上帝,因为他们除了上帝什么都有了。多数人也需要一个上帝,因为他们除了上帝什么都没有。”
自人类诞生以来,这个老问题——我是谁,从何而来,要到哪里去——就一直困扰着人类。我们也一直试图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学说,创立了各种各样的主义。世间似乎从未缺乏信仰的供给,无论科学、哲学还是宗教一直在努力。可是,最终若只是以理性去思维,又必然进入死胡同。
所以,列文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我的智慧依旧无法理解,我为什么要祷告,但我依旧会祷告——不过,现在我的生活,我的生个生活,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每分钟不但不会像以前那样空虚,而且我有权使生活具有明确的善的含义。”至此,托尔斯泰结束了小说。
他最终找到了生活的意义,那就是善。至于为什么是善,那是上帝的启示,是他的智慧无法理解的。无论如何,他找到最终的信仰,所以不再迷茫了。
那么,今天我们的信仰是什么呢?当面对类似生老病死,金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我们该向谁祈祷,将如何才能平静地面对这些人生的必然问题。活着,除了想尽办法满足各种欲望之外,还剩下什么?
带着这样的问题,置身于形形色色的街头,与周遭所见的事物渐渐拉开距离,这种距离并非由空间造成,而是因时间而起。这种距离,让我看到了人类的荒诞与可怜。“洞穴”之中,貌似繁荣,实则是一片“荒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