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所以新奇的期待。
相信,所以归零的放下。
投入,所以丰富的体验。
缘起——在哪里去寻找答案
浏览“第三期报名ing……”信息的时候,“课程整合与建构、课程规划与实施、教学策略与评价……课程变革中的诸多困惑与盲点,与谁同面对,与谁共求索?”正合我意。
来自《中小学管理》官方微信与《中小学管理》杂志社诸位同仁的诸事接触中,和2017年10月第一次走进杂志社的感受:务实、投入、内敛,清新淡雅,醇厚自然。一以贯之。
内容与人的心意契合,遂萌生学意。并在报名中,提出了期待解决的3个问题:学校课程的整体建构;课程管理者的专业成长;评价。
初遇——把我们连接起来
来到报到地,碰到了几位老朋友,减少了对环境的一些陌生感。陆续接触从全国各地到达的学员,为着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彼此友善热情。
30秒传水、数数、击掌第一项是破冰活动,慢慢让我们放松下来。利生校长等一些快热的个人或团队,我有了初步的印象。时间把我们聚在了一起,破冰把我们逐渐连接了起来。建华主任不断传递着1、2期学习的内容与情感的收获,让我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期待。
帮带——一年后,我就成了“你”
Ⅰ观摩一所学校课程建设的案例—对比自己
一天的时间,第一期学员徐芳校长带着江帆小学团队,呈现了学校课程建设的系统设计和生动现场,回顾了探索历程和心得。
这是一个难得的案例,让我们不同地区、不同经历、不同认识的人,有了一个共同的素材,避免各说各画,也避免空洞地就问题议问题。在对案例的点评中,初步了解了各位伙伴及其学校,在课程建设中的阶段,逐步寻找自己学校的坐标。
第三期与一二期(到会的)合影江帆自我的困惑是:(主线课程)核心概念的确立,主线课程如何与学科课程有机整合,课时的设置,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等。
Ⅱ与一二期师兄师姐畅聊—多么励志的故事
本次专门安排了一二三期成员的大团圆。在凡主任“如同亲人般相聚”穿针引线、晓勇校长“插科打诨”中,大家畅所欲言。既有学习信念、方法的传递,也是情感的交流。
比如:少年宫课程与拓展性课程有什么关系,如何纳入学校整体课程进行建设。什么契机请专家恰当。课程在实施中如何与自己的文化自恰等。
比如:课程建设要基于校情、师情、生情。阅读要你走得更远。想想,我们为什么要进行课程建设。
比如:工作坊不想毕业。内心要强大。打消一些东西。相信每个人有不同的特质。不是谁来指导谁,是一起激发彼此的能量,发现不一样的自己,来这里拉起手来一起成长。
我的问题“是如何像同伴学习的?”虽然没有时间提出来,但基本已经回答。
大团圆,轻松自然地交流没有什么比现身说法更让人信服。没有什么比相信更让人投入和充满能量。
这样的互动,是一种穿越,是一种沟通,是一种传承,耳濡目染,内心激励,向往这样的友谊,对即将到来的“真正的工作坊”愈发期待。
Ⅲ与专家面对面—说出你的问题
实际上师兄师姐自然主动的状态,慢慢传递给了我们。在晚上的简短交流中,每人介绍了自己想解决的问题。有的我已经经历,想看看如何来完善自己;有的类似自己所提的“学校课程再构建”,希望找到答案;有的之前没有关注,也产生了兴趣。
王博说,我们这里没有答案,你们就是彼此的钥匙。
从内心升发的向心力找寻——彼此就是钥匙
心态对了事就成了。
破冰-初遇-帮带,已经营建了开展工作坊最重要情感基础。收了手机的半天,让我们身心安静下来,进入思考与对话的状态。
Ⅰ第一步,胜博士提请我们各自就课程建设提出一个当前最关心什么问题?
各自的困惑接着,一人两票投选所有问题中最关心的。我提的问题是:学校构建课程体系有哪些适用的理论?这源于我校实践生成的课程体系,需要理论的支撑;不断有专家追问,但没能找到让彼此满意的解决方案。
我们18人,来自全国17个省市,2位初中,1位高中,15位小学。16位校级干部,2位主任。没有投中我的问题,说明这不是我们中大部人此刻最想解决的问题。
思考、交流秀英校长提:如何解决高质量建构课程框架并有效实施?厚平校长提:维稳压力下,如何提高老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改变倦怠?分别得到3票和4票。
主持人请两位各3分钟介绍自己的问题。然后,又一次投票,每人一票。这次,前一问题获得15票。
Ⅱ接下来的讨论均围绕其展开。
秀英校长进一步介绍了提出问题的原因。各位分别给李校提一个问题。
大家的追问主持人说我们还不善于提问题,一是想解释,二是问题里套一堆问题。秀英等校长发言,我想……我目前……我要解决……感到校长每个都有自己的主张。
秀英校长简要分别回应了大家的提问。本是想来接受专家报告的,完全没有预料到自己成为了追问的对象。稍显紧张,但谈吐有度清晰。
选中了,过程有点“煎熬”,结果感到“幸福”主持人请大家看自己提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进行随机追问。我提的问题是:除了彩虹,你还考虑过哪些方案?是希望探寻和讨论课程体系构建的不同方法,看是否有助于我借鉴。没有回答我的问题,所以我再问了一次有哪些方案?并追问:怎么做出了当天这个彩虹选择。
秀英校长说,旁边是钢虹桥。原来是属于子弟校,到地方后,不能再叫太钢五校。原来做七彩教育。从中虹引申出,彩虹。彩虹很美,很绚烂。为每一个孩子描绘像彩虹一样的人生。分为7大体系,包括评价7彩虹桥星。想让彩虹文化成为学校的特色,依托的是课程。
主持人进而让大家进一步聚焦问题“你觉得李校长的问题是什么问题?”有谈到实施、目标、团队、落地、文化、梳理等问题。我觉得他想得很清楚。犹豫在于是专家弄的,共识和内生还不够。所以理解为:课程体系如何具有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的问题。
Ⅲ接着,随机分为了三个小组,就课程构建涉及哪些方面展开讨论。
大家讨论得很热烈,各组都逐渐建构了一个思维导图。我代表我们小组进行了3分钟介绍。
尊重、欣赏、群体参与、共同创造主持人请每位再分析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哪个因素最关键?在我看来,也许是不知道完整链条是什么、接着是不知道如何整体建构、然后是不知道如何具有科学性、其次是如何整体凝炼文字有冲击力又平实。
大家发言后,主持人补充了9W5H方法。并让秀英校在她“如何科学建构课程并有效实施?”问题中,只选一个问题,她选择了有效实施。
Ⅳ主持人请大家就这一问题再追问。
我的问题是:你如何争取上级认同?如何转化专家意见?
大家群策群力、提出建议“如果我是李校长,该干嘛?”大家提了,熟悉教师,梳理各要素关联,借助外力,清理步骤等。我的建议是:用学生代言效果——有信心,让老师告诉老师——有同伴支撑。
Ⅴ经过一系列的追问、回答,大家感到,这些问题既是追问秀英校长,也是自我的思考。
于是, 围成一圈分享心得的时候,共生、共赢、共创、共享,不改初心,思考深入等,大家发自肺腑,感同身受。
教练工作坊|3. “如果你足够幸运,你会被层层剥开”——一场自我觉醒之旅柴社长鼓励秀英校长“经住了考验”,指出今天的工作坊是从大问题到小问题,从表层问题到深层问题,从假问题到真问题。
他说,以育人目标为体系的构建,是出发点,是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不然老师是茫然的。教练工作坊最终都是追问的人的问题。帮助每个校长实现自己的成长,来源于课程建设,成长喜悦,有激情,有活力,有行动,有创造。
三生三世
工作坊的第一次活动结束了。再次浏览全国招募贴。我的问题没有变,此行也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但是我却感到满满的收获——一种自我生长的力量。
——这是一次情感动力的学习。首先是思想的阅纳,另才是方法的自悟。
——这是一次理论支撑的学习。人人做主动的参与者,主持人以7个流程,引导思维,让大家有效沟通发现问题。
——这是一次全国素材的学习。聚焦一所学校、聚焦一个问题,追问李校,叩问自己。全国相同问题的人连接在一起,有共鸣有共需。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共勉之。
网友评论